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一个有资金、有项目,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绝佳的合作伙伴为何总是难以“喜结连理”?除了某些环节“沟通不畅”以外,跨国公司国际采购中心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合作出现矛盾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土企业缺乏耐心困扰着跨国公司采购中心。
在中国地域广阔和生产企业分散的情况下,一方面,跨国汽车公司和大型售后服务企业在中国进行大批量采购,寻找一个合格的供应商往往非常困难,花费的成本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很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在为如何融入国际采购供应链、如何更快地得到采购商的了解、如何进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运作等问题而感到苦恼。
一位资深的国际采购人士谈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不争气”。当一个国际采购中心在争取其总部支持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产品质量频频不过关———“不争气”。当跨国公司带着先进技术来中国企业进行辅导、以求稳定产品质量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经受不住考验、提前终止合作———“不争气”。当跨国公司带着大量资金和项目找上门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嫌麻烦,放弃摆在面前的“橄榄枝”———“不争气”。
且不说一些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是不是真的“不争气”,只稍稍分析一下他们拒绝合作的“理由”便可以看出,本土零部件企业并非没有能力拿到国际订单,而是缺乏解决困难、等待合作的耐心,不会“放长线钓大鱼”。中国有些零部件企业一味地关注国内市场,不从长远考虑。如果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怎么办?如果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造成冲击,怎么办?国内订单真的永远吃不完吗?
其实,与跨国公司国际采购中心合作,不仅为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资金,而且带来技术、市场和规模。比如,一家铝轮毂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采购中心合作,当前已经获得跨国整车公司的订单,未来三年内有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轮毂生产企业。这说明,只要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攻克质量关,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
零部件企业领导要有国际意识和长远战略,在遇到合作瓶颈时,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应该退缩。有关部门要对企业进行引导,营造好的市场环境。当前,有关部门对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和运行机制转变方面的引导还不够。另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努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专业语言沟通能力、供应链标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精益生产能力。
这是痛苦的自我蜕变。
用短期痛苦换取长远利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