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 正文
细析5大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1月12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当今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尽管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可以有效地保护驾驶者和乘客,但这些被动型的技术却仍然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汽车安全的关键是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而采用的主动安全技术。

 

从严格意义上讲,汽车主动安全是指车辆能够为驾驶者提供一个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外部特殊环境的技术装备。那么目前常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有哪些?它们所发挥的重要性又如何呢?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作用:保持紧急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

 

重要性:★★★★★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为了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会抱死,如果没有ABS,那么在紧急制动时,前轮发生抱死,便会失去转向能力,后轮发生抱死,便会发生甩尾,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据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动力工程系主任简小平介绍:从工作原理上讲,ABS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和调节制动的力矩,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好的制动效果。ABS系统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之分,因为电子式要明显优于机械式,所以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轿车装备的基本都是电子式,机械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

 

作用: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重要性:★★★★★

 

提到汽车安全时,ABS+EBD一起出现的情况相信人们早已熟悉。那么为什么ABS非要和EBD在一起呢?前面提到,ABS的作用是保持紧急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并不能缩短制动距离,所以,EBDABS的最好辅助,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能在缩短汽车制动距离的同时保持方向稳定。

 

从功能上讲,当汽车紧急制动时,EBDABS工作之前就开始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现象,并有效地缩短汽车制动距离。因此,目前ABS+EBD的配置已成为汽车主动安全的一项最重要指标。

 

ESP电子稳定程序

 

作用:校正方向,保持行驶稳定

 

重要性:★★★★★

 

在驾驶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驾驶者往往会下意识地打方向进行避让,但往往由于车速过快或方向打得太急,车辆会发生严重的侧滑及甩尾,造成危险后果。ESP电子稳定程序就是为了及时校正方向,保持行驶的稳定。

 

从工作原理上讲,ESP实际属于一种牵引力控制程序,它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果转向过多,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在驾驶过程中,装备有ESP的车辆可以在高速状态紧急变道而不会发生侧滑。

 

据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研究室主任刘生全介绍:目前ESP程序已经升级到8.0版本,而现在广泛使用的还是6.0版本,消费者选车时,应该主动了解车辆是否装备了ESP以及程序的版本情况。此外,日系车中的VSC(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与ESP的作用基本相同,只不过在名称上有所差别。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作用:防止车轮打滑,保持方向稳定

 

重要性:★★★★

 

有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在雨雪天气里,汽车起步、加速、制动甚至正常行驶都可能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而这也是导致雨雪天气交通事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车轮打滑并保持方向稳定,因此,它往往也被称为循迹控制系统。

 

据简小平介绍:TCS系统是依靠电子传感器不断监视各车轮转速,当在低速发现打滑时,TCS会通过ABS来制动打滑的车轮;在高速发现打滑时,TCS则向行车电脑发出指令,控制发动机降速或变速器降挡,使车轮不再打滑。目前来看,由于TCS系统成本较高,所以只是在豪华车中使用得多一些。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作用:保持转向稳定

 

重要性:★★★

 

许多驾驶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城里开车,感觉方向太沉,转向不灵活,而上了高速,又觉得方向太轻,转向不稳定,这就是因为他们所驾驶的车辆没有安装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据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汽车技术系主任穆乾坤介绍:当汽车转向时,EPS系统的传感器会“感觉”到车速和拟转动的方向,这些信号会通过数据总线发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则根据收到的数据信号,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根据具体的需要输出相应大小的转动力矩,从而辅助助力转向。驾驶装备了EPS系统的车,可以明显感觉到低速行驶时转向更轻松,高速行驶时方向更稳,也就是常说的方向不飘。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开发得较早,但是近年来才得到广泛采用,首先是在高档轿车上得到普及,现在一些20万元左右的中高档轿车也开始陆续装备。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