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垃圾焚烧发电的运营状态
焚烧发电技术在我国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中是基础投资最大的,关键设备一般从国外购置,吨投资在40—60万。其单位电力的投资额度几乎是所有类别电力工程投资之首。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当中的生物质发电,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 生物质发电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同时国家针对垃圾发电还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予以保护:一是发电量全部收购;二是免除了增值税的征收,并在所得税上享受减免政策;三是国家会以垃圾处理补贴的方式向企业支付服务费,即所谓的垃圾处置费,现正常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处置费在每吨70—120元之间,是现行三种垃圾处理方式中最高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服务期限一般为25年左右,这意味着它的稳定收益期将长达25年。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垃圾焚烧作为发电的一种形式,在各方面得到了政府的照顾,这不仅反映出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倾斜,同时也折射出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弱的不争事实。同常规燃煤发电相比,由于我国生活垃圾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垃圾焚烧厂的发电装机容量都很小,目前垃圾焚烧发电的效率一般不超过15%,远低于燃煤发电效率最低30%的水平。我国垃圾热值在6000KJ/Kg上下,约是标煤热值的五分之一,按15%的发电量计算,每100吨/日垃圾处理量配套的装机容量不超过1000KW,1000吨/日处理量的垃圾电厂实际发电不超过9000KW,只是燃煤电厂的十分之一,这个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势必会导致运行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电价无法同火电竞争,经济上难以自立,如果不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与财政的补贴,垃圾焚烧发电厂将不能维持运行,当然也就谈不上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了。而且把一些非常有用的物质,如塑料、金属、纸张等都一并烧了,可以说垃圾焚烧发电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理想的方法。
垃圾综合处理的运营状态
由于我国早期设计建设的垃圾综合处理厂都以垃圾生物发酵制肥为主要垃圾资源化的方向,在垃圾分类分选回收的工艺设计和深度加工上考虑不多,致使垃圾综合处理厂在垃圾分类分选回收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只停留在人工对废金属、废玻璃等的分拣回收上,对废塑料,特别是废塑料包装的分拣回收重视不够,造成早期的垃圾综合处理厂在垃圾分类分选回收上的收益不多。由于前期分拣与后期深加工流通环节不畅,造成对废塑料的开发利用上严重滞后。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再生塑料的需求与价格的优势,这一行业在民间自发组织形成,从事废塑料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基本上是以小作坊为主,特别是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致富的门路之一。可见废塑料在回收再利用上存在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业人员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合作,设备落后,技术匮乏,管理不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普及乏力,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结果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这些都阻碍了废塑料再生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以废塑料回收再生为代表的垃圾分类回收在民间的蓬勃发展,启发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新建垃圾综合处理厂的设计建设上增加和丰富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工艺设置,例如:磁选法吸取废铁;利用光滤系统和光电管分选各种玻璃;利用弹跳震动分选软、硬物质;利用重力选矿法分选密度不同的物质等,提高了回收质量,并增加了对废塑料的自动分选、破碎、清洗和造粒等工艺达到塑料制品的再生,垃圾资源利用率90%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但可以维持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营,而且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废塑料在垃圾焚烧发电与综合处理中资源化利用的合理性对比结果
通过以上对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综合处理的运营状态的对比,我们发现,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在10%左右,运营基本靠政府买单,公益形象大于经济效益。而垃圾的综合处理的资源利用率较高,在95%以上,不仅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符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清洁生产要求,而且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可见垃圾综合处理是满足“三化”要求,追求综合效益最优化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得出结论:废塑料在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中的分类回收再生资源化利用是最合理的。为使我国废塑料回收再生资源化利用快速、健康发展,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塑料再生行业基础薄弱,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我国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政策研究、资金投入、行业扶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整个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多年来,科技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偏低、政策扶持不到位等仍制约行业发展,还未形成一个合理完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2、科技和环保投入不足,二次污染仍然严重
塑料再生行业大部分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不足,传统粗放式经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据调研,目前我国塑料再生利用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存在较大的污染隐患。如果方法不当,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样一方面虽然回收了资源,而另一方面又污染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只有企业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才能真正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塑料再生行业呼唤一个可行的技术分类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年产生量1000万吨左右,再加上进口废塑料近500万吨,社会拥有量约1500 万吨左右。应用好这些废旧塑料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在存放、运输、加工应用以及后序处理如果管理不好,势必给环境带来压力。消费后塑料具有与原塑料差不多的性能,直接回用或者加以改性仍然能够作为原料使用。为了有效地使消费后塑料充分回用,其鉴别和分类是关键,所以塑料制品的原料身份标识显得很重要。建议强制推行塑料回收标志与标识国家标准,加强塑料再生技术管理工作。同时推进塑料再生行业交易分类体系的建立,为行业标准的推出打下基础,推动产业升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业呼唤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再生塑料分类技术标准和回收再生利用技术规范,促进产业升级。
废塑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