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来源:
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分为介面光气法(界面缩聚法)和酯交换法。迄今占世界90%左右生产能力的装置使用的是界面光气法工艺。但光气有剧毒,界面光气法工艺的副产物对环境也有害。
目前,聚碳酸酯的生产高度集中。世界最大的4家聚碳酸酯生产公司是通用电气、拜耳、陶氏化学和日本帝人,其装置能力分别占2003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4%、31%、9%和8%,4家公司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82%。除日本帝人外,亚洲企业生产能力均在6.5万吨以下。
我国是聚碳酸酯开发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8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首先开发成功酯交换法工艺,并于1965年在大连塑料四厂建成100吨/年的生产装置。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采用国内技术生产聚碳酸酯的企业先后多达20余家,总生产能力已超过3000吨/年。80年代我国还有8套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营。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以及原料来源等问题,致使产品质量差、消耗高,迫使多数企业停产。目前,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上海申聚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和常州有机化工厂,总生产能力为5600吨/年,但实际产量约1000吨左右,且大部分作为中间体自用。近年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碳酸二甲酯与苯酚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小试项目目前已通过中科院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在开发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工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望减轻对进口的依赖。
据专家介绍,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是关联产品,均以双酚A为原料,在环氧树脂领域我国目前既是生产大国又是消费第一大国,而在聚碳酸酯领域我国只是消费大国。由于需求强劲,国内外对我国聚碳酸酯正在全面加强投资,3-5年内也将成为全球聚碳酸酯业的生产大国。
| 聚碳酸酯概念: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无定形料,热稳定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流动性差。吸湿小,但对水敏感,须经干燥处理。成型收缩率小,易发生熔融开裂和应力集中,故应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塑须经退火处理。熔融温度高,粘度高。大于200g的塑件,宜用加热式的延伸喷嘴。冷却速度快。可用挤出、注塑、吹塑和真空成型方法进行加工,制造各种板材、制件、容器、管件和薄膜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