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 正文
混合动力热潮是否即将掀起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3月27日

    近日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日前油价再次上涨。这是否意味着混合动力热潮即将掀起?混合动力车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又将如何?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内燃机专家、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巽俊与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混合动力项目总监、高级工程师任勇,他们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混合动力是现实选择,汽车企业为何纷纷选择在混合动力上大作文章?

  刘巽俊:为了解决能源和污染问题,汽车企业确实在开发新能源汽车上做出很大努力。比如氢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中,氢燃料车和电动车是能够彻底解决油耗问题的方案。但在电动车方面,蓄电池技术很难突破寿命短、充电次数多后性能下降的问题。而氢燃料虽说没有污染,但成本太高。此外也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合,没有几十年很难实现商品化。混合动力则不同,蓄电池不需要太大,与发动机配合运行,性能也比较稳定。在城市路况下可以使用电池驱动,缓解污染。车辆在路上排队等候时可将发动机关掉,起到省油的作用。刹车时可以回收动能,也提高了效率。就目前来说,实现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比较现实,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将混合动力车看作一种优先考虑的过渡性产品。

  王秉刚:目前从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上来说,从普通汽油机上进一步大幅降低油耗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企业都看中了混合动力在此方面的优势,选择开发混合动力产品。尤其是在油价不断攀升、排放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这种需要就显得更为紧迫。但是,混合动力车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比较适合于城市路况,在高速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况下节油效果则不明显。任勇:早在九五时期,国内很多企业就按照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的要求开始开发混合动力产品。按照各个企业的日程表安排,差不多都是在明后年相继推出。相对来说,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可能性最大,它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对电池的依赖性比较低。尚有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目前我国混合动力车的研发情况如何?

  王秉刚:总体来看,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水平还比较低。但是进步很快,自主品牌如长安、奇瑞等都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是,混合动力车需要很多核心零部件,如蓄电池、电机、发动机、传动机构等。核心零部件方面目前还有不少技术难题需要突破。比如电池的寿命比较低;在发动机方面,混合度高的发动机需要改造和重新设计。但我们目前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对现有发动机的小改动上,没能开发出专用发动机。

刘巽俊:和现有汽车相比,混合动力车结构复杂,成本高。诸如蓄电池,超级电容等硬件,需要大量风险投资支持有关企业来做研发。现在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混合动力车研发在硬件上大刀阔斧做出改进的少,很多还是停留在控制方面。大专院校也一样,所做的研究虚的多,实的少。而零部件企业方面,比如高效电机,技术理论基本都知道,但因为成本很高,真正开发这种电机的厂家并不多。硬件不过关,研发生产混合动力车更难。此外,很多方面是需要多个单位一起合作研发的,需要多方面理论知识的融合。在研发混合动力车的过程中,技术难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电池管理、电池寿命;二是电机的驱动控制;三是整车控制策略。目前我国在控制策略方面的研发已经逐步成熟,电机控制也可以做好。但是电池方面的问题比较大。电池供应商所使用的材料、有色金属不同,电池质量也不同。此外,还有人才的问题。混合动力车使用的是电池模块,模块不等于电池。研发人员除了需要精通电化学,还需要了解机械结构和热管理方面的技术。这方面的全才比较少。产业化必须要降低成本。这也需要相关产业链配合,尤其是零部件企业的配合。零部件企业能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也是关键问题。市场前景关键看产品性价比

   目前国内外混合动力车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

  王秉刚:从国际市场上看,混合动力车在美国表现不错,但在欧洲一般,因为欧洲人更青睐柴油车。混合动力车在高速路上的节油表现并不明显,这对喜好旅游的欧洲人来说也没有太大吸引力。国内市场上,丰田普锐斯的销售状况并不佳,主要还是价格原因。混合动力车的市场份额,除了技术成熟度的问题,油价的因素也很重要。虽说总的趋势混合动力汽车应该会逐步增加,但是到底能增加多少,得看油价能贵到什么程度,省油这一理念对大家买车的影响能有多大。所以说,混合动力汽车目前不确定的因素还比较多。

  任勇:丰田普锐斯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不同。它不是为了占领市场,而是为了占领标准。普锐斯在美国的价格远低于在中国的价格,所以不能以它的产品表现来推断其他将要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的表现。在性价比方面,企业一定要以一个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来打市场,让用户在短时间内通过降低油费来弥补损失。我的看法不同。如果国家能够出台相应政策,混合动力车应该很快走出实验室开上街头,如果运营得好,我相信能很快占领市场。甚至可以说,5年以后混合动力车能够占国内轿车市场20%的份额也有可能。

 刘巽俊: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车方面走到了国际前列,但中国也很有潜力。一来我们的技术发展很快,二来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混合动力车。当然,首要前提是企业推出的混合动力产品要具备很好的性价比。一是价格合适,二是可靠性高。国家也应该对节能减排给予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一方面对企业采取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另一方面出台燃油税等政策让消费者尝到好处。我估计5~10年内国内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会有所增加,但还不可能达到大批量。基于目前汽车产能过剩、油价尚可接受、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的情况,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期推广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在市场占有率上取得较大比例,我看还得二三十年。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