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一季度汽车销量与国家目标仍有差距 车企利润降半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4月10日

由于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主力为低排量车和微型客车,这两类车单车利润偏低,导致汽车企业出现车卖的很多,但利润却同比下降了50%

 

2009年一季度汽车产销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3.88%,结束了去年四季度销量下降趋势,产销均小幅增长,销量略高于产量,但与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的销量增长10%目标相去甚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拉动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最大的三个车型分别是交叉型乘用车、货车和轿车,其中轿车增长最为抢眼,产销131.89万辆和141.5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1.66%,销量增长3.0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37.84%34.78%;货车产销同比增长16.95%11.22%

 

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实现双增长实属不易,而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好转的预期促进汽车的销售。

 

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70.72%

 

 

 

3月各车型销量增长速度比较图

 

一季度,乘用车产销187.50万辆和199.57万辆,同比增长4.45%7.81%;商用车产销69.26万辆和68.31万辆,同比下降4.38%6.13%,从增长的车型看,乘用车要好于商用车。

 

乘用车一季度销售增长了7.81%,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长34.78%,单月环比和同比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成为拉动乘用车增长的主要车型,轿车增长了3.01%,而其中主要的增长车型也是受政策影响最大的低排量轿车。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达到141.14万辆,同比增长21.93%,高于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达到70.72%,比上年同期高出8.19个百分点。

 

商用车一季度除货车出现11.22%的增长,其余车型均出现下降,其中货车的增长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对经济好转的预期使上年下半年形成的潜在购买力得到释放,而汽车下乡对货车销售还没形成有效的拉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分析,目前乘用车增速已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商用车虽然3月份产销环比均明显增长,但由于多数车型低迷使其一季度产销依旧为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汽车销量上升明显 但与国家期望目标相去甚远

 

 

 

20091季度前十家车企集团销量

 

一季度汽车销量前十名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哈飞和华晨,前十家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223.37万辆,市场占有率为83.39%,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距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增长10%还有近7个百分点的差距。

 

从一季度前十名企业集团的表现来看,上汽、长安、北汽、比亚迪和华晨增速较快,其中比亚迪增长近两倍,表现抢眼;一汽、广汽和奇瑞为负增长,其余企业集团略有增长,上汽一季度销量超过50万辆。

 

一季度,销量排名前十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奇瑞、比亚迪、广州本田、吉利和一汽丰田。

 

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和北京现代增速依旧位居前列,一汽丰田下降较为明显。

 

车企车卖的多 但利润下降一半

 

一季度汽车产销呈结构型增长特征明显,整体产销为低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并未见好转。

 

朱一平告诉笔者,一季度虽然汽车销量增长不错,但由于低排量轿车和微型客车所占比重过大,这部分车型单车利润较低,前两个月行业经济效益和重点企业集团的主要指标均因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据统计,1-2月规模以上汽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204.13亿元,同比下降9.42%,利润总额为98.79亿元,同比下降50%,降幅明显。

 

中汽协会统计的19家重点企业集团1-2月的经济效益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且降幅超过了行业平均。

 

一季度汽车出口同比下降62.0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季度汽车出口受到重创。根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一季度汽车出口6.10万辆,同比下降62.06%,前五名出口企业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

 

朱一平认为,这无疑是对刚刚开始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我国汽车工业总量达到千万辆的规模情况下,如何促进汽车工业对外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关注。

 

3月销售情况喜人,一季度小幅增长,政策拉动效果明显,但还不能盲目乐观,受结构性增长因素影响,经济指标还呈下滑趋势。因此,希望政府要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拉动出口和商用车的销售,促使行业全面回暖。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