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 正文
汽车安全系统向智能与预警方向发展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4月21日

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尤其是减少车祸人员伤亡,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课题。这要求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开发出先进技术,创造更安全的车辆。汽车作为高速交通工具一直伴随着较高的危险性,汽车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汽车安全系统可大致分为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主要通过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或者在危险到来前提醒驾驶员。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等底盘控制系统就属于主动安全系统。事实上,这些电子产品通过传感器搜集汽车各种状态及行驶信息,通过由芯片组成的控制模块对汽车进行控制,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一些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失误。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汽车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驾驶技术,而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在危险发生前,对事故隐患进行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

 

被动安全系统是减少事故损害的一种措施,在事故发生后起到提升安全系数的作用,在发生危险时保护驾乘人员,以及车外被事故影响到的人。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从国产汽车发展情况看,安全气囊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已基本成为轿车标准配置。

 

如何保证安全系统更准确、更可靠,成为消费者迫切关心的问题,而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显然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因而汽车安全系统的发展从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因为主动安全是预防事故的发生,更能保证驾乘者的安全,防患于未然。数据表明,被动安全的参数已经接近饱和,其作用已经达到了一定极限,主动安全产品的应用将是未来汽车安全产品的发展趋势。

 

目前主动安全系统已经不只是被广泛熟知的是ABSESP等这些产品,更多的智能系统和预警系统已经被作为一种更为重要的主动安全产品,最近几年除大量装用ESP系统外,也开始增加更多预警装置,如主动防撞、自动巡航、道路偏移警告系统等,越来越多的系统利用摄像机和图形处理技术识别障碍物,使汽车视觉系统越来越智能化。

 

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传感器、控制单元及内部软件算法等构成主动式安全保护机制的引入让用户的驾驶体验得到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比如大家最为熟悉的安全气囊由最初的驾驶员单侧已经发展到全车各个方位都被配置,近些时候又出现了车外的安全气囊,新的技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传感器,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最新的ABS产品已经采用模块化设计,再次极大地减轻了重量、减少了体积、增大了内存,新一代的ABS只有1.4公斤重,其控制单元仅含14个高度集成化的部件,且配有256KB容量的内存,同时增加了更多功能,如电子分配制动压力,取代了减轻后轴制动压力的机械结构。

 

更高的要求使汽车安全系统跟汽车娱乐信息系统一样,越来越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无论上游的半导体厂商还是系统厂商,都在想方设法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安全产品上。汽车的普及带来的市场需求多样化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8位、16位、32MCU(微控制器)、中高级加速度传感器被用于智能型安全的相关产品如安全气囊、胎压监测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

 

例如沃尔沃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汽车安全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强化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这一系统由可自动操控车辆的避撞系统、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的自动制动系统,以及可接受前车信息的车间距离通信系统组成。其中,避撞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都是利用摄像头及雷达检测周边车辆的情况,并由车载计算机加以分析。如果计算机认为以目前的行驶状态会发生碰撞,它会越过车主,自动操纵方向盘来避免碰撞,或自动进行制动。

 

全套的德尔福主动安全系统可以构筑起对车辆360度的安全屏障,从而为汽车和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它通过对汽车外面、路面等情况的探测,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员,并自动采取防范和保护措施。例如,如果遇到障碍物驾驶员注意不到,PCS防碰撞系统将自动启动刹车装置,并收紧坐椅安全带,使驾驶员和乘员处于有效防护的状态,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

 

美国天合公司的主动控制卷收器技术(ACR)是集成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里程碑之一,该装置接收并解析制动系统和稳定控制传感器输送的数据,预测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必要情况下将安全带预先收紧,以消除织带与乘员身体的间隙,把乘员前移的身体拉回坐椅,从而防止或降低碰撞带来的伤害。ACR的预收紧功能也具有可逆性,如果碰撞事故得以避免,ACR会在5秒钟内放松织带,使其回复到正常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先进的通过对摄像图像的处理探测疲劳驾驶的技术,也即将被应用到汽车安全系统中,这种智能产品可以通过对驾驶员眼睛的图像的观察,判断驾驶员是否保持着合适的驾驶状态,如果通过判断得知驾驶员疲劳、不在状态,就会通过声音、闪光或安全带拉紧等方式提醒驾驶员,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新型安全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安全系统的新技术研究是长期的战略课题,汽车安全技术集成是未来智能化安全的一种趋势。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