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前不久,航天科工四院南京晨光集团公司伺服机构数控加工部年轻技师袁永生在进行一批螺钉的加工时,研究出了一套在数控车床上实现标准件加工自动送料的独特方法。该方法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效。
以往,该公司螺钉类标准件通常的加工过程是:夹料,保持合适的伸出长度,加工,切断,停机,松开卡盘,拔出棒料至合适的伸出长度,再夹紧,再加工……如此不断重复。这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不停地停机、夹料,与专业工厂通常采用的自动车床加工的方法相比,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零件批量越大,这一问题就越突出。
袁永生接到这批螺钉的加工任务后,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琢磨,深谙数控车床功能的他找到了解决方案,在与相关主管工艺人员进行探讨后,确定了一套在数控车床上实现标准件加工自动送料的独特方法。这种加工方法主要过程为:加工完一个零件后,切断时不是一步切断,而是切至一定深度,退刀,然后利用自己编制的程序完成加工过程。这一串动作全部由程序实现,一气呵成,成功实现了数控车床加工的自动送料功能,省去了人工辅助过程,实现了产品的连续加工。
据测算,如果采用老方法,操作人员就得守在数控车床边,每5分钟装夹一次工件,每小时只能生产约12枚螺钉。而新方法却可以让操作人员轻松地做到每小时生产约23枚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