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6月16日
烟台汽车制造厂为何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并取得重大成功?这对于非常需要信息化经验指导的国内企业来说,有这样的一个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自然是意义深远。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主编的第42期“经贸情况通报”中,发表了“关于烟台汽车制造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文章中说到,企业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但管理如何细化,管理制度如何硬化,管理手段如何强化,长期以来却没有解决好。烟台汽车制造厂几年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积极探索企业内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活化了资金,加强了监控,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细化、硬化和强化,其经验值得借鉴。这通报意味着,“烟台汽车制造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情况”也随着该文被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及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所知晓,所传播。这对于非常需要信息化经验指导的国内企业来说,有这样的一个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自然是意义深远。
小小的一个烟台汽车制造厂为何那么“牛”,竟得到国家经贸委的如此青睐?
困境中下大力改造
古人云,“至死地而生”。烟台汽车制造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有点类似于此。
事实上,也许你不相信,“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竟是在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资两百多万建立的。据烟台汽车制造厂计算机中心刘含滨主任介绍,1992~1994年,烟台汽车制造厂应用日本五十铃技术,开发的YTQ1041轻型运输汽车畅销全国23个省市,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年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但企业辉煌了没几年,由于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1995年企业产品销售额开始下降,经济效益滑坡。为了扭转经营的困难局面,企业决定学习邯钢,实行倒逼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企业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品种繁多,成本控制收效甚微。寻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烟台汽车制造厂决定依托大型软件公司,运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联合开发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各方面需求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反复论证,从1996年11月起,烟台汽车制造厂投资近80万元与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可称之为ERP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由Windos NT和Sybase 1.0/1.1数据库为支撑,由一台服务器、46个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各个车间、仓库、生产处、供应处、销售处、财务处等各有关处室和部门设立了工作站。系统运行3年来,基本上实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目标,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这一质的飞跃,并攻克了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原始凭证自动编制会计凭证。
这在很多企业看来是不可能,因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都被看作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烟台汽车制造厂的实践表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锦上添花”,还能“雪中送炭”。
不仅仅是节省采购成本900万元
如果说烟台汽车制造厂在困境时上“管理信息系统”的勇气和它向IT要效益的果敢战略值得国内企业佩服,那么,该系统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效益则更值得任何人对它刮目相看。
由于系统将采购成本考核指标同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采购人员降低采购成本的积极性。1998年采购成本降低400万元,1999年采购成本降低了900万元以上。几年来,仓储部门适时处理积压商品车1245辆,回收货款2900万元;销售部门通过账龄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情况了如指掌,催收货款有理有据,使全国430个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控制在3个月之内,极大地降低了坏账风险;采购部门根据计算机自动报警系统的适时提示,积极清退生产上不需要的发动机、前后桥等十几种零部件存货,减少资金占用达553.2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烟台汽车制造厂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会计工作的领域,使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提高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硬化。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目标么?
实施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难
很多人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大型系统时,往往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心态,不是认为它非常简单,交给几个IT人作就行了,就是以为它非常高深,甚至其困难都无法解决。
其实,“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浪潮通软执行总裁李波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困难主要在于思想问题没有解决,他们所提的要求往往不切实际。有的企业过于迷信ERP产品,企求籍此使自身的管理水平一步登天,其实任何事情都不可一蹴而就,只有分级改进自己的管理水平,才是最实际的选择;有的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需求,不知道ERP软件是解决各行业的主要管理矛盾,对于非主要矛盾应先放在一边,不可过于苛求;并且,他们的配合也不够。个别用户不愿意改变自己习惯的流程或操作方式,或不愿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同时,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组织、协调不力。有时项目组织企业方面缺乏懂企业管理和系统技术的知识经验较为全面的人才,导致双方不能很好沟通而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另外,由于需求分析不透彻,管理模式不稳定,导致用户需求不稳定,由此造成系统变动要求过于频繁,开发商忙于应付。
财务信息是企业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管理软件要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国内许多企业的经验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由低到高的次序逐步推进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是可行的途经。企业要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财务信息为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逐步建立起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全面的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企业管理细化要有新手段
企业管理工作做深、做细,一直是各公司想做却又未能做好的“痛处”。烟台汽车制造厂的应用情况表明,它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管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然,另一方面,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管理理念、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烟台汽车制造厂的做法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