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3)机床工业造型设计技术,是集人机工程学环境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为了提高机床产品竞争力,我国专门设置了数控机床造型设计研究中心,这在世界范围也是较为独特的作法,这一中心拥有一流的人机实验室,用于人体因素和人性化设计研究,为北一、沈一、济一、长城、多棱等十几家重要机床制造厂数十种产品进行外观设计,创造独特个性识别风格,投入市场后取得显着效果,用户普遍反映我国机床的直接感观,连续上了几个台阶,优秀产品的外观具有时代感、实用性,受到市场欢迎。
这一研究中心开发的“基于知识的智能化辅助网络协同造型设计系统”,包括机床外覆盖件造型图库、机床人性技术知识库、建立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上的服务体系等,以协同并行方式贯穿于整个机床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作为企业设计资源的延伸,面向机床行业。
(4)纳米加工及亚微米加工技术及设备是当代超高精度技术前沿,北京机床研究所已夺得若干制高点,投入市场的几种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上述在技术前沿进行的各项探索及其取得的成效,不仅说明我国机床业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活跃,也体现出实力不凡、有所建树,这是我国机床工业参与市场竞争、抢占世界技术制高点的后发优势所在。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不断完善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强化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制造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是一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极其有效的武装,其技术构架内涵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网络技术。相对于世界范围的机床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我国起步不晚,步伐不慢,应用效果明显。计算机辅助技术最基本、能最快体现实效的部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从二维制图到三维实体造型,进而应用到提高设计成效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试验。对于这些技术,我国机床工业多家主要企业已开展10余年的工作,并分别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与国际同行共享此中实惠。
我国机床工业企业对计算机辅助技术中的有关辅助管理技术,已有初步涉足(国外情况类似),早期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者有北一、济一、齐一等。
在近年网络技术兴起,机床企业建立局域网用于企业内沟通信息者甚多,有的已配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逐步推行erp,走在前列的有汉川机床厂、济二、北京阿奇一夏米尔公司,取得不同程度进展的还有宁江机床厂、无锡机床厂、上海机床厂、武重、沈一、宝鸡机床厂。民营日发机床公司、以及合资的小巨人机床公司等。不少厂家建立了活跃的企业网站,用以向世界用户推介自己的产品,有的已经开始电子商务活动。
在企业中推行信息技术有助于加速产品开发,提高生产管理效益,沟通供应、销售信息,加快市场反应,从而增加企业效益,因而是世界机床工业发达国家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在这方面,随着国家信息产业环境的改善提速,我国机床工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床企业保持基本同步。
补短扬长,再接再厉 加速体制、机制改革
我国机床工业按所有制区分,国有企业仍然占主要部分,在推动行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作用。当前制约国有机床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机制、体制问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多种弊端,体现在产权定位、经营理念、运作体系等各个方面,最终归结到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业内人士深感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是关系国有企业兴衰存亡的问题,是一道“生死关口”,我国机床工业原有国有企业,装备投入量大,技术积累雄厚。实践证明,凡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跨出步伐越大,在企业效益、社会贡献方面收效就越明显。改革的方式已出现多种类型,有待继续探讨,这是关系我国机床工业持续发展,当今需要采取措施的着力点之一。
全面实施“请进来、走出去”
我国机床工业正在与海外公司进行生产、技术合作,引进技术及人才、融资合资,以及接受独资办厂等方面陆续开展工作,见诸成效的超过百项,对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性能水平产生了良好效果,应当进一步加大步伐。
我国机床工业相对于为保障国内需求所做出的努力而言,出口工作显然十分乏力。对照我国台湾省机床工业的实力基础和出口成效,应当说大陆机床工业在出口方面更应大有可为,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等实际情况,采取更有效措施,实现较全面的发展。中央一再强调的“走出去”的方针,对于当前我国机床工业具有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大连机床集团率先起步,在常规扩大出口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对象,在海外建立能控制主要股权的具备本地化特色的立足点,打人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将其技术积累、销售网络。
经营模式为我所用,从而有效地吸收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方法,提升产品适应世界市场的性能,带动出口。这是我国“入世”后加人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值得积极而慎重采取的一种措施。
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
国际机床市场竞争的主要制胜因素是技术创新,机床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关心的是其使用价值,因此要成功地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专用产品,有效的办法是与用户结盟,并深人掌握使用工艺(机床产品本身的制造工艺可以说经过多年实践已基本掌握),以使所开发的新品能为用户带来满意效益。
机床设计中的一些基础技术、新技术是保证新产品能够胜人一筹的依据。研发工作应当有所超前、有所加强、有所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对企业来说,要想在产品研发中取得和实现技术创新,关键是技术和技艺人才。
加强培育这方面的人才,是当前和今后永无止境的重任。
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方面。我国机床企业在这两个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甚大,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落后,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是我国机床工业的广大企业亟待采取的措施。
调整结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专业分工的发展、企业优化管理网络技术的改善和企业与外界经济环境互动性和依存性的加强,现代机床工业企业在产业结构和企业内部结构等方面都逐步产生明显变化。
机床制造企业在自身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依靠社会协作和社会配套,对于一种现代化机床产品,其功能部件与某些外协件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高达50%以上。更重要的是功能部件的先进技术集成度常常成为产品性能的决定因素。由于国内功能部件产业薄弱,已成为我国机床工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就企业内部结构而言,管理层对资金流、信息流运作已逐步重视,而对生产效益、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的物流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则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因此,要使得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能全面健康发展,应当在产业结构和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我国机床工业从整体上说,已跨入世界行列的第一方阵,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更为激烈的竞争。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必须奋力前进,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