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诞生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标志,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造车网二级技术页面 正文
老技术 新时尚 “T”动力引领时代风潮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7月10日

 

        汽车的诞生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标志,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进入到21世纪后人们对于动力的渴求又促进了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随着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于汽车能源消耗和环保也开始重视起来。这就使汽车的发展产生了矛盾,是要动力还是要环保,还是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面对如此两极化的问题,涡轮增压技术又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所关注和运用。汽车工程师们发现,在面对当下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要求的情况下,涡轮增压技术正好契合了当前对发动机高功率、低油耗的趋势,于是乎,涡轮增压产品再度流行起来,并标志着T时代的真正到来。

        2008年开始的金融风暴的爆发让许多行业都陷入了低谷。尤其是汽车行业,美国汽车的三巨头也只有福特勉强可以维持基本的运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刺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刺激汽车消费方面国家结合环保理念修改了原有汽车购置税的标准并推行汽车下乡的活动。

        此次购置税下调的政策提出是从今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目前,该排量车辆的购置税是10%。由于目前车价都包含了增值税,所以在计征车辆购置税时,必须先将17%的增值税剔除。所以,购置税=发票价÷1.17×购置税率。以购买一辆10万元的小排量国产车为例,计算公式是100000÷1.17×0.1=8547元。

        按照最新优惠政策计算,消费者可获得4273元的免税额。而以排量为1.3L以下车型的平均售价5万元计算,购置税减半后,每位消费者约可节省2136元。

        由于新的购置税政策规定了具体排量的要求,从而使得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便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而且市场开始预期购置税的进一步调整,那就是将1.8L排量的汽车也列于下调的名单之中。造成轿车型号中带“T”标志的产品热销,先是奥迪A6 1.8T大受欢迎,然后是上海帕萨特B5推出一款1.8T轿车,再有就是去年热销的宝来轿车也有一款是1.8T排量的产品。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涡轮增压简称TURBO,如果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涡轮增压发动机到底有什么好?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其实涡轮增压主要是为了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的动力更加强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相比,可增加大约4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一台尺寸和重量相同的发动机经增压后可以产生较多的功率,或者说,一台小排量的发动机经增压后,可以产生较大排量发动机相同的功率。另外,发动机在采用了增压技术后,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不过,发动机在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后,工作中产生的最高爆发压力和平均温度将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发动机的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增压发动机在较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条件下,能可靠耐久地工作,必须在发动机主要热力参数的选取、结构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做必要的改变,而不是简单地在发动机上装一个增压器就行了。由于这个改变过程在实行中难度颇大,而且还要考虑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有专家曾比较过奥迪A6 2.4与1.8T的发动机工作状况,可以看出奥迪A6 2.4的发动机排量比1.8T的要大,而其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却相差不多。在低转速时,1.8T的扭矩和功率要比2.4的小。这是因为涡轮增压在中、高转速时作用更明显。因此,奥迪A61.8T的起步就要比2.4略慢,若匹配自动变速器,这点更为明显。不过,仅以发动机来论,1.8T满足车辆一般性需要,已是绰绰有余了。

        使用涡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补贴,关键是这种技术使得人们对动力性的要求和环保的要求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目前能够使用的最切合实际的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涡轮增压技术的使用可以带动汽车行业的再次振兴。

 

                                                                                                                                                                                  文章来源:造车网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