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大多数人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充满希望的。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压力的日益加剧,传统汽车引发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一方面,许多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标准,比如,为降低乘用车、卡车及公共汽车等新车排放的nox(氮氧化物)及pm(粒子状物质),日本国土交通省加强了尾气排放规定,制定了全球最为严格的规定——“后新长期规定”,将于2009年10月起实行。
另一方面,即便在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当下,美国政府依然决定花费约250亿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中国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100亿中也将有每年约33亿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新的排放标准的实施以及政策资金的支持,都显示着各国政府正促使全球汽车技术向节能减排、环保方向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中。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全球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亟待建立
和传统汽车产业一样,关键零部件技术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是,我们在新能源零部件上的投入不知道是否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车、氢动力车、电动车以及生物燃料车,由于其动力来源不同导致其零部件技术要求也各有不同。如果新能源汽车没有在具体零部件的生产中提出统一的标准,则一方面很有可能导致整车企业无章可依,使企业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重复的或者是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在进入全球市场时也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因此,“全球性的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建立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陈以龙博士这样告诉记者。
从另一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需要巨大投资的行业,单凭一家企业很难在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突破,也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实质性的回报。因此,只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市场竞争中,才有可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标准的建立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一要务。
通过中外合作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的方式,双方能够共享各自领先的技术能力及丰富的科研资源,再加上中外汽车企业在传统汽车方面已有的合作基础,对日后中外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采购合作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