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丰田汽车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冲撞安全性能,开发出了可应对更恶劣冲撞条件的车体,以及发生追尾时可降低对乘客头部撞击的座席该公司表示,今后将在更多的乘用车系列车型(包括面包车、SUV)中采用上述装备。

图1新款Vitz车身构造的强化
可应对更恶劣冲撞条件的车体,是指在车对车冲撞试验速度上可以经受55km/h(原来为50km/h)冲撞的车身。比如,较轻车辆均看重与较重车辆相撞时的安全问题,为此,丰田以重达2吨的车辆为较轻车辆的冲撞对象,在55km/h的冲撞速度下进行了试验,包括:
(1)50%膝部偏置正面冲撞试验;
(2)侧面冲撞试验;
(3)50%膝部偏置后方冲撞,开发出了可应对上述冲撞条件的车身。

图2新WIL概念座席的头枕、座垫、支架负重和变形量。发生追尾时,在利用座垫吸收冲撞能量的同时,头枕和支架部分可产生与头部向后的方向相反的阻力。
据丰田介绍,冲撞速度每提高5km/h,冲撞能量便会增加约2成。在上述恶劣条件下,丰田在确保生存空间及模拟人体的伤害程度方面设定了独自的指标。为了实现该指标,新款Vitz通过在前部侧保险杠及后部横梁保险杠等方面加强研究,开发成功了冲撞时可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的车身。
发生追尾后可降低对乘客头部撞击的座席,是指可以应对速度比以前更快的50km/h追尾事故的座席。此次是对自 1997年12月上市Prius以后丰田一直采用的WIL(减少头部伤害)座席改进后进一步开发的。名为新WIL概念座席。
该公司为了确认该座席的效果,除原来的物理人体模型(模拟人体)外,还使用了一种更接近人体的能够用于计算机解析的人体全身模型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

图3利用计算机分析人体全身模型THUMS分析追尾时动作的案例。THUMS还可表现出骨格强度及皮肤柔软性等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