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底特律车展:电力企业、通信运营商和电池厂商等竞相发表演讲
转载 :  zaoche168.com   2010年01月20日

        在北美最大车展“底特律车展2010”现场,有被称为“Electric Avenue”的一角,汇聚了众多电动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其中,除了车辆和电池的展示空间外,还设有演讲会场,各公司竞相在此介绍自身措施。其中,电力企业、通信运营商和电池厂商等非汽车厂商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以美国为中心,在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与电力系统之间交换电力和信息的“Vehicle to Grid(V2G)”概念正在得到大力宣扬。在电力运营商和通信运营商眼中,V2G充满商机。

  “对电力企业而言,现在是充满刺激的时代”。在演讲开头发表这一言论的,是总部位于底特律的大型能源商DTE Energy。该公司以密歇根州为中心,电力业务拥有220万客户,瓦斯业务拥有130万客户。客户数量在美国居电力公司第10位,瓦斯公司第11位。

  DTE Energy的副总裁Vince Dow指出,EV/PHEV的普及将对电力业务带来巨大影响。他指出,这是由于,“如果人们驾驶EV/PHEV从职场赶回家中,同时开始充电,电力需求将会出现不容忽视的巨大变化”。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需要构建能够逐一错开车辆充电时间的系统”。作为其依据,Dow展示了不同EV/PHEV普及率下,错开与不错开充电时间时电力需求所受影响的估算结果。结果显示,“如果没有能够错开时间的系统,当普及率为10%时,现有配电网将产生近10%的过载。当普及率为20%时,过载约为22%。而另一方面,如果构筑此类系统,普及率不超过25%就不会产生过载”。

  那么,这类系统应该在何时建成呢?换言之,EV/PHEV将会在何时普及呢?关于这个问题,Dow首先表示,“我们正在思考各种可能性”,然后指出,“普及率达到10%最早会在2022年前后,最晚会在2028年前后”。他认为,需要在此之前构筑“可错开时间的系统”。他指出:“在配电网、充电基础设施与EV/PHEV之间交换信息和电力的双向网络,即V2G不可或缺。”

        DTE Energy正在为实现V2G开展验证实验。在底特律车展会期内的2010年1月13日,该公司与开发充电基础设施的新兴企业——美国Coulomb Technologies联合宣布,二者在位于底特律的DTE Energy总部和位于安娜堡的事务所设置了6台拥有通信功能的充电站“ChargePoint”。最后,Dow阐明了该公司的抱负,称“将确立配合电力需求变化,实现稳定电力管理的技术”,并总结说,“汽车厂商云集的底特律今后将成为此类技术的发源地”。

  畅谈雄心壮志并非电力企业的专利。通信运营商也把V2G视为不可多得的良机。美国Sprint Nextel国家项目经理Robert Gustin表示:“智能电网和EV/PHEV的普及将会使网络的通信数据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这需要通信的带宽加大,从3G向4G转变。为此,我们将借助基于IP的通信网给予支持。”

  关于通信网建设的重点,Gustin认为:“将根据应用所需安全程度及实时性等优先顺序,构建能够使用多个通信标准的系统。”例如,EV/PHEV等移动体需要无线通信,而军事设施和政府机构等需要安全保障的情况则使用有线通信。他说:“重要的是连接多个通信标准的网关,也就是优化的系统”。关于该公司在车展上发表演讲的目的,Gustin表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也必不可少。我们希望与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积极合作。”

  最后,Gustin也敲响了警钟。作为其个人看法,他表示“不以用户为本的应用无法得到普及”。这是由于,希望借助V2G和智能电网实现的应用似乎大多取决电力运营商的需要。他称:“错开电力需求对电力运营商非常有利。但对用户却存在不便之处。这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服务加以弥补。”

        电池成本的底线在何处

        对于以EV/PHEV普及为发展前提的V2G,车载电池厂商的期待当然也与日俱增。美国A123 Systems能源解決方案部门主管Mujeeb Ijas表示:“V2G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如果V2G得到实现,那么电池价格将随之大幅下跌。这样就能转用于以导入可再生能源为着眼点的智能电网电池。”使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产生的不稳定电力需要借助蓄电池使其保持稳定。Ijas称:“如果能够向智能电网供应电池,那么业务规模将极其巨大。”

  最大的课题在于电池成本。Ijas称:“电力网需要的蓄电池容量远远大于汽车。现有成本如不大幅降低,导入将非常困难。”降低成本的重点在于增加在汽车中的配备。关于该公司的优越性,Ijas表示:“我们的方形锂离子充电电池在空间效率上优于圆筒形。适合空间有限的汽车。面向汽车厂商的供货今后势必节节攀升。”

  实际上,A123 Systems正在陆续增加与汽车厂商的供货合同。该公司于2009年12月17日宣布将与上海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向上海汽车的EV/PHEV供应锂离子充电电池。2010年1月14日,该公司又宣布与开发PHEV的美国Fisker Automotive签订了长达数年的电池供货合同。Ijas认为,随着向EV/PHEV供货的增加,“电池的价格将以每年10%以上的比例下降”。他称:“若能如此,面向智能电网的业务也将更容易开展。”。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