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2010年2月底上市了沿用“Insight”混合动力系统的3门新款跑车“CR-Z”。">
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本田2010年2月底上市了沿用“Insight”混合动力系统的3门新款跑车“CR-Z”。该车以低燃效、环保以及驾驶乐趣为目标,除了配备无级变速箱(CVT)的车型外,还有配备6速手动变速箱(MT)的车型。
本田于1990年上市了“NSX”,1999年上市了“S2000”,约每隔10年上市一款新型跑车。本来计划以大排量的FR(前部发动机、后轮驱动)作为NSX的后继车型,但因经济衰退的影响,该公司中止了该车型的开发。此次的CR-Z是该公司时隔多年再次推出的跑车。
不过,CR-Z与仅追求运动性能的车型不同。除了驾驶乐趣之外,还追加了燃效性能出色的新价值。据悉,该车3月14日接到了8000辆订单,实现了开门红。
CR-Z最大限度地沿用了09年上市的Insight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身骨架。起初CR-Z的年计划销量仅为5万辆,只在日本国内生产。其他看不到的部分则与Insight完全相同,只是有关行驶性能及外观的部分采用了自主设计。混合动力系统也基本相同,马达的最高输出功率为10kW,行李舱下方放置的充电电池的电压为100V,电流容量为5.75Ah,性能参数没有改变。
另外,为了实现跑车性能,该公司改进了发动机。Insight采用排量1.3L的直列4缸发动机,每缸配备2个吸气阀门及2个火花塞。采用可变阀门提升机构“i-VTEC”,可在气缸间歇模式与普通的阀门提升之间进行切换。而CR-Z通过增加排量,采用4个阀门,提高了最高输出功率。
具体做法是,在飞度的1.5L发动机气缸体上组合使用了飞度的1.3L发动机的气缸盖。还配备i-VTEC,但低转速时,只能使两个吸气阀门中的一个间歇。
1.5L发动机增加了冲程,因此提高了发动机的高度。为了将其收纳在较低的车头内,通过改变节气门体(Throttle Body)下游的吸气室及吸气歧管顶部外罩的形状,降低了高度。
最高输出功率及最大扭矩方面,CVT车为83kW和144N·m,MT车为84kW和145N·m。10·15模式下的燃效,CVT车为25.0km/L,MT车为22.5km/L。据介绍,MT车因指定了在燃效试验条件下使用的变速级,因此10·15模式的燃效较低,但实用燃效不变。6速MT通过降低操作力,缩短换挡冲程,实现了快速操作。
采用980MPa级钢板实现轻量化
除尾部以外,骨架其他部分都与Insight相同。尾部悬挂较短,为了符合美国尾部碰撞标准采用了新设计。为降低车头,前脸降低了侧面顶梁(Upper Member)的位置。Insight只采用最多590MPa级的高张力钢板,但此次为了实现轻量化,CR-Z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980MPa级。
980MPa级用于地板横梁(Cross Member),780MPa级用于A柱的根部和侧栏。为了防止受到侧面碰撞时室内空间发生变形,该公司在开口部周围集中配置了高张力钢板。
为了强化车尾部分的强度及刚性,组合使用了强化板,更改了车体断面构造。车身尾部的大多数部材形状比较复杂,不易采用对加工形状有限制的高强度钢板。因此,通过结合使用强化板,确保了碰撞安全性。尾门的开口部较大,因此通过在其周围采用封闭断面构造,提高了刚性。车身重量方面,6MT车为1130kg,CVT车为1160kg,比Insight轻1190kg。
CR-Z的特点是行驶模式可在“运动”、“正常”和“ECON”三种类型中选择。能够综合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基于马达的助力、电动助力方向盘的助力、CVT的变速控制以及空调控制等。另外,后座几乎无法坐人,因此原则上应该算作双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