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根据最新一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统计,截至2010年10月份,纳入统计范围的56家国内汽车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1360.29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1383.27万台;与200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62%和31.48%,与上月相比累计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下滑1.54和1.95个百分点。
从当月的产销数据看,10月份发动机分别完成140.05万台和141.85万台的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66%和16.57%,同比增幅比上月分别提升3.47和1.60个百分点;而环比在9月短暂回复增长后10月又分别比上月下降3.64%和0.90%,表明当前市场确实在演绎着“金九银十”的“规律性”轨迹。随着环比落差趋向平稳,预示着后两个月发动机市场将进入相对平静的收官阶段。
10月发动机市场整体稳定
就生产量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总计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重庆长安、一汽-、、广西玉柴、、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柳州五菱柳机、、一汽集团、、安徽全柴、潍柴控股、广汽丰田发动机和神龙,位居前10个月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位。与上月相比,前15位企业中只有奇瑞与东风日产乘用车的名次互换,奇瑞汽车在上个月名次前进3位的基础上继续上进1位,其他13家企业均保持在上月的排位上,显示出除了少数企业还在冲量之外,大多数企业今年在发动机市场的整体结局和收益上已经基本稳定。
市场规模方面,由于产销量环比经历了9月正增长和10月负增长的反复,截至10月底平均月产超过5万台的企业数与上月持平仍为8家,平均月产达2万台的企业数也与上月持平为25家,平均月产超过1万台的企业数也与上月持平为40家。与上月统计时一样,10月在三个数量级次的生产规模统计上均与9月统计的企业数持平,说明10月份市场在9月整体趋稳的基础上更加稳定。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4.46%,这一数值比上月仅减少0.02个百分点;前12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1.22%,比上月提高2.5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前12位企业中的后7位在“金九银十”中抢占市场份额的速度整体高于前5位企业。
10月车用柴油机前10家企业中只有两家呈环比正增长
车用柴油机方面,2010年前10个月,纳入统计的25家柴油机企业分别完成318.27万台和329.26万台产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04%和30.30%,这一指标与9月相比分别小幅滑落0.78和0.4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柴油机企业中月平均生产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仍为10家,与上月持平。这10家企业按生产量大小的排名顺序是:广西玉柴、一汽集团、安徽全柴、潍柴控股、东风汽车股份、东风朝柴、昆明云内、中国重汽、江西江铃和山东莱动,在这一排名与上月的排名没有任何变化。
以累计同比生产量增幅这一指标衡量,前10个月表现比较突出(仅简单统计了以上10家柴油机企业,且累计同比增幅达50%以上)的企业有东风汽车股份(90.23%)、潍柴控股(75.07%)、山东莱动(68.44%)和江铃(55.45%)。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山东莱动(25.00%)和潍柴控股(9.64%)仍然有着环比正增长外,这10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10月份生产量比9月环比下降,环比降幅达两位数以上的企业分别是昆明云内(-28.21%)、广西玉柴(-21.83%)、东风汽车股份(-16.01%)、江西江铃(-12.72%)、安徽全柴(-12.35%)和东风朝柴(-12.03%);昆明云内继前两个月环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后,本月的单月环比又滑入负增长境地,累计同比负增长仍然保持在两位数(-27.67%)的高位。
前10月车用汽油机企业生产维持在相对高位
车用汽油机方面,2010年前10个月,纳入统计的41家汽油机企业分别完成1041.37万台和1053.37万台产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11%和31.86%,与上月相比这一指标分别滑落1.80和2.45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幅继续保持着小幅滑落。具体来看,汽油机企业中平均月生产量超过2万台的企业仍然保持了20家的水平,“金九银十”的热卖市场效应虽有所减弱,但仍然使车用汽油机企业生产维持在相对高位上。
在多数企业累计同比增幅递减的情况下,前三季度平均月产达2万台以上的企业中累计同比产量增幅仍然保持在35%以上的企业有:沈阳航天三菱(105.76%)、上汽通用五菱(63.83%)、上海通用动力总成(59.28%)、东风日产乘用车(55.37%)、神龙(53.58%)、重庆渝安淮海动力(50.19%)、上海大众(43.52%)、奇瑞(39.32%)和一汽-大众(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