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全方位并进 欧意德引领绿色柴油机潮流
转载 :  zaoche168.com   2011年05月17日

  当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在汽车工业卷起狂风巨浪。尽管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受到核心技术缺失、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全面启动和短期内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依然无法改变传统汽车的市场主导地位。加之,如今油价猛于虎,柴油车以其成熟的技术、节能减排的高时效性,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和业界人士的高度推崇。欧意德清洁柴油发动机搭载先进“三叉戟”技术的横空出世,更有如雪中送炭般,解决了节能与环保的燃眉之急。

    “左翼护法”:电控高压共轨技术

  作为亚洲最大的柴油动力总成集团,欧意德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确立了最高的技术标准,不惜重金从博世公司引进号称柴油发动机“龙门”的技术,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CRDi),可以解读为“高压”、“共轨”和“电控”三个方面,“高压”就是指在由高压油泵、公共供油管道和喷油器等部件组成的封闭系统里,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能获得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一般这个压力能达到1600bar以上;“共轨”就是指发动机的各喷油器燃油由公共供油管道提供,确保了各个喷油器燃油压力的一致,避免了喷油器各自供油产生的振动,使发动机运转更为平顺;“电控”就是指通过ECU精确控制喷油器电磁阀开启时刻、持续时间从而控制喷射提前角、燃油喷射量,确保了以最小的燃油消耗获得最理想的动力输出。

  据欧意德工程师介绍,欧意德清洁柴油发动机便是通过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喷射压力和喷射量的精确控制同时,还发展出多次喷射技术,使少量的燃油在主喷射之前对燃烧室进行预喷加热,不但避免了缸内的压力和温度突然增加带来的不稳定性,有效地降低燃烧噪音和震动,并将缸内温度增加了200-250℃,增加了燃烧充分度,降低了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右翼护法”: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

  清洁柴油发动机仅凭电控高压共轨技术还不足以在燃油经济性能上造成突破。配上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VGT),国际先进发动机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形式,通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数据显示,采用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功率输出额可以提高40%以上。不过长期以来涡轮增压技术也一直都面临着“涡轮迟滞”的困扰。为了解决“涡轮迟滞”问题,常规发动机只能采用缩小增压器尺寸的办法,这样以来发动机的增压效果就大打折扣,之后又发展出两级增压的方式,虽然较前者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实现对涡轮增压器的持续控制,而欧意德发动机通过采用先进的“截面可变” 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装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的欧意德发动机,在普通涡轮增压系统基础上增加涡轮导向叶片的调整机构,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导向叶片的角度,在低速时则缩小导向叶片角度,提高涡轮转速,减缓涡轮迟滞,在高速时让导向叶片张开,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幅提升增压值,从而获得更大的功率和扭矩输出。消除运转过程中速度的陡升陡降的同时,避免了发动机低转速状态下“不充分燃烧”带来的燃料浪费,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中冷废气再循环技术,让欧意德清柴动力如虎添翼

  有了上面两大先进技术,再加上中冷废气再循环技术,就如同为虎添翼般,让清洁柴油发动机在众多柴油发动机中脱颖而出。其中冷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分解为“中冷技术”和“废气再循环技术”两项技术。所谓中冷技术就是通过加装中冷器对增压后的高热空气进行先行冷却,待温度降低后再流进汽缸燃烧室,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过高温度对充气效率及燃烧质量的不利影响。

  而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则是通过将一部分废气引入燃烧室,吸收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来降低燃烧温度和压力,同时利用废气中惰性气体对氧气的稀释作用,来破坏Nox产生的条件(Nox在高温富氧的环境下产生),达到减少Nox的生成量的效果,最终实现了欧意德清洁柴油发动机排放水平的提升。

  据数据显示,欧意德这款清洁型柴油发动机比同排量的汽油机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油耗降低30%,动力提升50%,具有环保、油耗低、功率强、扭矩大等优点。同系列发动机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搭载在现代、克莱斯勒、雪佛兰、路虎卫士、切诺基等成熟车型上。

  亚洲最大的柴油动力总成制造商欧意德动力集团总裁徐恒武表示,清洁型柴油机技术使得柴油机固有的节能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柴油机的动力水平和排放水平。借助这一优势,清洁柴油机技术作为一项最现实的低碳技术将风靡全球。在低碳环保节能的今天,引领绿色柴油的新风尚。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