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致力于推动产品安全的全球领导者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首次发布了全球年度研究报告,调查了态度和意识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购买、消费环节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份新的研究——“产品意识指引”探索了消费者和制造商在安全、创新、性能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观念所存在的相通和冲突之处。研究结果是基于在全球范围内从中国、印度、德国、美国的高科技、食品、建材、日用化工等行业收集的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意见所得出的。
“在超过117年的悠久历史中,UL在全球范围内与制造商密切合作,帮助他们将更安全的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 UL首席执行官Keith Williams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各方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紧密的世界里。随着供应链日趋复杂,全球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观察和理解产品意识变得异常重要。”
该研究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有:
1. 中国制造商比其他国家制造商更看重创新的价值
· 中国制造商比美国制造商更重视创新的价值,程度达将近两倍。美国制造商比中国制造商更重视市场投放速度,程度达将近五倍。
· UL大中华区副总裁周威方认为:“对于大多数中国制造商来说,他们原本的强项并不在于科技创新,相比而言,他们更擅长从成本效益、效率和可靠性方面来取胜,所以,相对其它地区,中国生产商似乎没那么关心产品进入市场速度。但是,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他们比其他地区的制造商更渴望创新。”
· 此外,报告也发现,创新正成为影响制造商未来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但和消费者相比,制造商可谓过分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重视程度约为消费者的2倍)。
2. 与创新相比,产品安全和性能仍然是最基础的竞争决定因素
· 当消费者评估一项产品时,他们认为安全和性能是最重要、最关键和最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是任何行业,任何国家,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性是一项共识。
· 当问及未来五年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什么是最关键的信息时,生产商均选择了产品安全性和性能/可靠性,而不是产品的创新和环保。生产商一致认为如今产品安全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重要性日益剧增。81%的生产商认为产品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 中国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无论是加工还是未加工食品,均表示忧虑。
3. 日益强势的消费者希望制造商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上提供更多信息
· 绝大多数(超过90%)制造商都信心满满,相信自己在安全、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高于基准点。相反,74%的消费者并不认为制造商在发布新产品前做了充分的测试。
·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商,都一直认为终端产品生产商应为产品的安全负责。虽然一项产品的制造涉及众多厂商,但是很显然生产商对保证产品的安全责无旁贷。
· 48%的消费者认为高科技产品生产商推出新品的速度要远远高于他们的需求的速度。
· 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需求日益上升,他们力求对产品有更多的了解,对生产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倾向于认为生产商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不力求使用最好的零配件,而且过于注重新品的推出。
· UL资深副总裁及首席营销官、首席战略官Sara Greenstein表示:“消费者越来越将互联网,特别是博客和社交网络工具,作为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渠道。这具有深刻的意义,使得他们在供应链上具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4. 全球采购活跃程度持续增长,中国消费者对原产地最为关心
· 50%的制造商将会更多地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料,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合理成本。在上述这些制造商中,85%的制造商会新增原料进口国,而不是替换现有的进口国。消费者认为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的产品质量要比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的高出41%。
· 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产品零件/材料的原产地,而不是产品在何处组装。这也许是为什么69%的制造商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正在变得更加深入全面的原因。
· 中国消费者最看重原产地。这一点对于高科技产品及食品——无论是新鲜食品还是加工食品,尤为重要。
· 56%的消费者相信未来五年内新鲜和加工食品的组装/生产地点的重要性将会持续提升,60%食品制造商相信新鲜食品的原产地会影响他们产品的质量。
5. 中印制造商比发达国家制造商更重视环保产品带来的企业竞争力
· 75%的消费者认为制造商并未完全遵循环保程序,且仅有9%的制造商声称设计可持续发展产品是影响他们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 约有半数中国和印度制造商认为自己的产品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在基准点之上,而美国和德国制造商的这一数据约为30%。
· 中国和印度的生产商更倾向于认为环保产品利润率更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制造商最倾向于认为环保产品无利润可赚。相信环保产品可以带来可观利润的中国生产商是美国生产商几乎3倍之多。从行业来看,建筑材料及高科技产业最有可能从绿色环保产品中获利。
· UL绿色环保认证业务主席Steve Wenc表示,“我们在市场中的所闻所见,都忠实地反映在了这项报告中。如今环保产品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法令及政府采购。因此,在各个新兴市场中,政府制定各种刺激措施,大力推广环保产品就不足为怪。”
研究方法
全球定量研究由一家独立研究公司于2011年春季完成。共有来自中国、德国、印度和美国的共计1,235位消费者和1,195家制造商接受了采访,话题涵盖了安全、性能、创新和可持续性。这些制造商选自高科技、食品、日用化工和建材等行业,采访通过电话进行。消费者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接受采访。
关于UL
UL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公司,享誉一百多年历史。服务机构遍布全球逾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0多名专业员工。UL通过其五大独特的业务单元-产品安全,绿色环保认证,生命及医疗健康科学,检测服务以及 UL University,致力推动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积极满足客户和全球公众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