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新年伊始,造车网有幸对MSC公司技术总监姜元庆先生进行了专访,总结MSC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同时为所有关心CAE和MSC公司发展的网友带来了最近消息。
以下是专访的文字整理:
记者:请您评价一下MSC在2011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姜元庆先生:谢谢造车网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汇报一下MSC中国区的业绩情况。2011年MSC中国区管理团队进行了一些调整,刘总加入MSC担任中国区总经理,我在2010年底加入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所以MSC整个中国区的技术团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挑战也收获很多。MSC在2011年的各项技术素材数据、技术服务与培训、公司运作及市场活动等方面都收到客户的良好反馈。在业务方面完成了公司的要求,并且技术服务方面超出公司预期的50%。
记者:2013年是MSC 50周年,请问2012年有什么计划迎接MSC的50周年?
姜元庆先生: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一个市场策划。MSC作为十大原创软件公司之一,一直秉承着创新精神。2011、2012对于MSC是很关键的阶段,公司投入很大力量,对整个MSC进行了一些调整,去年MSC的技术团队增加了33%以上, 今年将增加大约10名工程师 对于整个中国市场处于长期投入阶段。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在技术、服务、人力上的投入,在2013年2月份MSC周年的时候送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记者:请问MSC的主要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这些产品主要服务的目标客户是什么样类型的企业?
姜元庆先生:MSC是专业的分析软件公司,主要产品包括MSC Nastran/MARC,ADAMS,EASY5,Actran,SimManager。
MSC最重要的是Nastran产品,Nastran最早原创于美国宇航局,是为了阿波罗计划而做出的产品,因此在国外的应用普及度很好。目前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船舶等一系列行业已经把Nastran一个标准的求解器,拥有很好的市场认可度。对于中国市场来讲,目前还缺乏官方统计的数据,基本与国外保持一致,我们的很多客户对Nastran产品相当认可。
接下来是MARC产品,这是一款与非线性有关的产品,这也是对于MSC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所以我们投入了很大力量进行开发。除了传统的非线性分析,MSC还针对客户的工程应用做了一些有特点的开发,例如我们开发了烧蚀的应用,这个应用是针对航天器回收进入大气层时对结构的烧蚀问题,解决这种烧蚀对飞行器安全的严重影响,满足了很多国内的客户的需求。
MSC的第三个旗舰产品ADAMS加上EASY5产品,ADAMS主要用于解决多体动力学问题,在市场的声誉和产品的使用度都是非常好的。ADAMS产品应用非常广泛,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工程机械方面等应用非常多。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有关多体动力学的仿真软件,ADAMS的点击率都是排在首位的。
另外有一款用于振动噪音的专业分析工具Actran产品,特别对于低频和中频的噪音有很好的应用,目前较多应用于空客、播音以及例如宝马、奥迪等汽车企业,这个产品是MSC去年收购FFT公司后获得的,可以结合Nastran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XFlow是MSC一款关于流体分析的产品,区别于传统CFD技术分析是需要划分网格,我们的产品采用基于粒子的无网格技术 。我们知道做流体分析最难的部分是把结构处理成一系列网格,由于外形、结构的复杂性,进行一次分析需要很多时间,一般客户对汽车进行一次流程分析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的产品优势在于无网格化,它会自动适应结构边界,所以利用XFLOW进行分析的时候前处理的时间会缩短,大大提高效率,因此这个产品已经在机翼、汽车赛车等企业被广泛应用。
SimManager产品是我们的一个仿真数据的管理平台,目前在国内仿真数据平台是很热门的。CAE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对于企业来讲,做到对大量的仿真分析数据进行管理,把流程、数据整理提炼出来形成一种标准和企业的知识,作为企业之后进行仿真分析的参考,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这种需求,MSC开发了SimManager产品,并在市场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SimManageri是现今市场上唯一一个在企业获得商业应用的仿真平台在奥迪、一汽等企业被广泛应用。关于MSC的产品我就介绍到这里。
记者:您认为未来CAE软件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产品生命全周期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会集中在哪些方面?
姜元庆先生:CAE的发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太好评判。但是从客户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客户是不会在乎产品理念和噱头的,他们更在乎的是这类技术对自己提供的核心价值,他们希望这类仿真分析产品可以解决更多实际的工程问题,求解精度更高,但是求解时间更短,并且可以在减少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时使产品性能最优。客户的这种需求,也就是CAE软件公司的发展方向。MSC希望提供一个整合的解决方案一站式的为客户服务,目前市场上提供的都是单点的解决方案,包括刚才提到的MSC的产品也都是单点技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多学科优化技术,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技术融合在一起, 这也是MSC一直在努力发展的方向。MSC刚刚发布的Nastran2012新版本中推出了一个最新应用,一个叫做MDO(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模块。它是把结构分析、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等融合到一起进行整体优化分析。这是一个很新的技术,过去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单学科单模型优化,MDO技术的产生源于06年我们的客户宝马和奥迪对于整车分析的需求。客户希望得到整车分析的优化解,我们当时开发了一些应用,结合工程试验和工程服务交付给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逐步把这些软件技术融合成一个新的模块发布给客户。我们将会进一步拓展这类的技术,把优化的结果拓展到疲劳寿命的优化,这将会在Nastran下一个版本中有所体现。
记者:CAE行业的整合使得产品功能越来越全面,那么CAX行业格局会怎样发展?产品生命全周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CAE专业供应商是否会长期和平共处?
姜元庆先生:这个问题要从几个角度来看。CAX行业包括CAD、CAM、CAE。首先站在PLM厂商的角度,当然希望进行整合。理论上讲从产品设计到模具设计再到加工制造,CAD和CAM是更需要也是更容易整合的,但市场上PLM厂商在CAM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大部分企业还是在用专业的CAM厂商提供的加工技术。作为一个专业的CAE厂商,MSC所提供的技术是相当专业且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认为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内不会被PLM厂商整合。从客户角度来看,举个例子,MSC的总裁Dominic先生在09年接任CEO的时候,立刻接到客户波音公司的会面通知。波音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自己的技术发展规划以及针对这些技术希望MSC公司采取的技术开发思路和服务和他一一沟通,结果会谈谈了13个多小时,会后总结时波音的CIO对Dominic先生说,“我们为什么关心这些,是因为我们希望MSC能够茁壮成长”,之后的两个月内Dominic先生连续接到14个重要客户的要求会面通知,这说明客户是非常关心MSC的也希望MSC可以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这两年MSC的产品技术有显著的变化,业绩也有显著提升。
记者:随着CAE软件的不断发展,您认为未来CAE软件使用者在没有跨学科领域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轻松运用软件完成设计任务?您认为软件商的这种探索会改变未来用户设计团队的结构甚至组建思路吗?
姜元庆先生:对于客户来说,要做到没有跨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完成设计任务是相当难的,但这是客户的希望,也是MSC努力的目标。毕竟各种类型的分析是跨学科的相当复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MSC研发了一款叫做SimXpert的产品,把我们刚才讲到的多体、流体动力学以及控制等软件的功能融合进去,把CAE功能进行整合。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个模板的创建功能,如果企业本身有很专业的工程师了解这些流程,那么就可以利用SimXpert记录下这个流程生成一个模板,过程中保留关键的参数和交互,其他由软件自动完成,我们并不能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使用很专业的技术,但是其他工程师可以应用这些模板进行一些重复性分析,提高分析效率。
记者:您认为今后航空航天或者其他领域的设计会不会发展到工程设计提前于外观设计?
姜元庆先生:这个方式在国外早已被应用,例如航空航天行业,企业在做产品开发之前首先会利用简易模型做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之后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结构,分解成为设计的源头。这方面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我相信以后这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东京车展上,日系14个汽车厂商全部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混动气车,包括充电、电池等这套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基础设施进行展示,目前日本混动汽车使用数量大幅增加。请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CAE厂商有怎样的挑战?CAE软件对新能源汽车又有怎样的帮助?
姜元庆先生: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的差距很大,若想取得显著突破跟上国外的脚步需要很长时间,而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是一次机会。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领域,大家都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所以中国在这个领域是很有可能异军突起的,目前有很多国内著名企业都在寻求新的突破。CAE软件在汽车行业已经成熟并广泛被应用,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不一样的要求,比如燃料电池或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底盘普遍偏低,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碰撞、控制等方面会有更高的安全需求,也要求客户进行更多的安全分析。日系丰田本田等企业一直在应用MSC的产品进行汽车分析,我们也希望和更多国内企业合作,利用MSC的技术帮助国内企业解决更多工程问题。
记者:您认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讲,未来CAE软件供应商的咨询服务的重点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是否会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姜元庆先生:我经过一年的走访发现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款软件,更需要我们提供实现客户需求的方法论。针对客户需求,MSC从2012年起正式成立工程咨询服务团队,这个团队是由MSC最资深专家陈火红先生领导的少于10人的工作团队,为客户做专业的工程咨询方面的服务。很多中小企业对于CAE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弱,缺乏专业的分析工程师,所以更需要我们提供工程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开发更多新的技术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