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机器人技术 正文
中国企业缘何钟情于机器人?
: 转载 zaoche168.com   2014年09月12日

  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当然是具有精益意识与技能的产业工人,直白地讲,中国需要德国、日本那样的工人。

  以中国目前产业工人素质看,80%以上达不到这一要求。有人说,同样一堆汽车部件,日本工人装配出来的车和中国工人装配出来的车,寿命相差5年以上,这就是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对产品的直接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产业工人在世界的位置。在中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之前,“中国制造”很难登顶世界之巅。

  引进机器人的战略意义

  机器人投入的特点是:一次投入大,使用效益高。

  机器人对大规模工业制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劳动力短缺。虽然总量上看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但是缺少高素质劳动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二是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若将“中国制造”放在全球视野下观察,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标准化制造能力欠缺,而机器人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最佳方式。郭台铭称,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主角,“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大规模制造特别强调生产的稳定性,与人相比,机器人是最稳定的生产方式。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中国制造产生巨大影响,有望从整体上改变中国制造生态,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对中国现有劳动力市场形成明显冲击,迫使从事简单、重复体力劳动的就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并设法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适应“机器人与人的竞争”。也许未来抢夺你饭碗的不再是你的工友,而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人。

  实际上,机器人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就业者,还有可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美联社此前已经宣布,从今年7月份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报道公司业绩,美联社执行主编费雷拉在其官博上发文称,每个季度的业绩期都要安排大量的记者和资源去报道,公司从7月开始采用新闻写作软件,自动报道公司业绩,以减少记者工作量。

  这是意味着,机器人未来威胁到的是所有人的饭碗。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要升级,中国劳动力必须相应升级。

(转载)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