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在工业领域当中,汽车工业牵扯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技术,涉及到各大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把汽车工业发展好了,那么中国制造2025就可以实现了。但是面对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等国际新动向,新情况,我国汽车工业该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主动向外拓展海外市场?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硬道理
建成汽车强国是中国汽车工业长久以来的发展目标。从总量看,中国汽车年产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大国。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基础不强,尽管重视生产,重视能力建设,但缺少对科研开发的足够重视。当前民族汽车工业仍存在不少问题,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突破是核心之一。而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如果不提升、不突破,就很难成为汽车强国。
“我们要在开放的情况下做强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面对重大发展机遇,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是大势所趋。他表示,合资企业应加大自主研发力量。希望合资合作从单纯生产向生产和研发并重转变,由单纯的在中国销售向中国和海外两个市场销售转变。
专家认为,中外汽车企业应该在高端装备、技术部件、关键材料加强合资合作。中国已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完全有条件在中国建立全套的汽车生产体系。
据了解,一汽锡柴,这个内燃机行业的“香饽饽”在海外市场上成绩斐然,声名鹊起,就得益于深入当地市场调研及产品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持。据悉,一汽锡柴自主研发的奥威国四发动机与国际主流品牌发动机差距逐渐缩小,更有甚者在一些方面已成功赶超,争取到了高端技术的优势,离世界倾“芯”的目标渐行渐近。对此,一汽锡柴钱恒荣指出:“下个阶段,锡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将会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构建局部引领新优势,全力实现局部引领目标。”
回眸2014年,一汽锡柴以高新技术与最佳的产品性能征服了海外市场,脱离了“以价换量”的传统营销方式,全年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28.3%,全年单机出口同比增长成功翻了三番,实现了数量、价格、份额的同步增长,进一步稳定了西班牙、意大利、南非、巴西、新加坡、东欧等国家出口订单,以品质与诚信获得了合作单位的一致认可,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
汽车工业阔步前进需用人才引领未来
当前由于一系列因素,如发达国家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走出,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维持原有的市场和利润率都在变得更难。而当前各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入这个世界转型的大潮,才能实现突破和新生。如何加强技术创新,关键还是在人才培养。“以人为本”是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还处在自身发展时期,在资金、理念、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或许还无法在人才培养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这就对各跨国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维护中国汽车产业健康良性的发展,汽车人才培养是必须要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
据悉,一汽锡柴十分重视科技研发人才的培养,设立创新基金,激发自主创新的斗志,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以自主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产品引领市场潮流,人和驱动铸就行业旗舰。这份研发事业的执着,体现在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之处。为了开发新品,不少研发人员放弃春假假期,抓新品试制进度,进行各类新品柴油机可靠性试验,及时跟踪解决问题,确保6DL3-37E51万次热冲击,1000小时制动耐久;4DX23-140E51080小时排放耐久等厂级重点项目试验正常进行,并对各类先进排放设备进行标定。正因为一汽锡柴有这些热爱研发工作,全情投入于此的研发人员的努力,与时间赛跑,与同行拼进度,研发出多个高端产品,为海外军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顶尖产品与技术支持,方才成就了中国“芯”享誉世界的美名。
另外,作为中国豪华汽车制造企业的领军者,北京奔驰始终将振兴中国汽车工业视为己任,把人才培养、储备和输送列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北京奔驰积极拓展培训领域,与多所高校、技校合作打造“奔驰班”,为更多汽车行业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升级平台。另一方面,北京奔驰也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技术技能培训,并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阔步迈进的快速发展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这个行业面临的现状却是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体制滞后及人才结构极不合理等严重顽疾。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工人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仅占20%,同比之下,日本和美国分别达到40%和80%。显然,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企业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不能从战略上长远规划,必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