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吉凯恩斯通马格限位开关亮相201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
:  zaoche168.com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3日,北京明日,吉凯恩将带来和核心技术产品——吉凯恩斯通马格的凸轮限位开关,参加在北京举行的201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吉凯恩斯通马格的凸轮限位开关是特别为恶劣气候环境而设计。通过对变桨系统中偏航定位与转子叶片控制优化,不仅提升了风机效率和性能,特别是应用于陆上风机时还具有免维护,易安装的优点。

  我们的开关拥有精确且互不相关的切断点,从而大幅提升设备的最佳重复性和准确性。开关触点是优点之一,这些触点允许瞬时的触点释放与自动分离,并保证最小的开关滞后。行星齿轮系统精确地将卷筒输入轴的转动转换为安全、互不相关的停止位置,直到触点最终释放。吉凯恩斯通马格51系列凸轮限位开关的模块是一个组件系统,通过集成的单圈与多圈的高分辨率编码器可现实高精度的准确定位。

  在格雷码基础上进行的旋转方向控制和/或双闭环反馈系统在同一个系统上也可以实现。遵循欧盟标准EN13.849,一个不同而冗余的编码器(如:增量编码器)可以很容易的被安装到输入轴的另一端。吉凯恩斯通马格提供的高冗余度和多样性的安全控制系统,其最高性能可达到EN13.849标准中的E评级。

  增量编码器,可以对所有绝对编码器捕获的数据进行连续监控。这其核心特征是插装的限位开关驱动轴允许最大的编码器分辨率。因而实现对于两个通道的持续监督。

  吉凯恩斯通马格的凸轮限位开关对机械开关触头和绝对值编码器进行了创新性融合,通过控制逻辑,保证了在任何时间偏航或变桨运动的最优效率。这些开关触点可用于保证运行,紧急限位开关可以通过安全接触器可靠的关闭。

  除了绝对值编码器的数值,重要的中间位置可以通过齿轮限位开关(冗余)的开关触头进行监控。风机偏航运动的位置或转子叶片的定位可通过绝对角偏移量的评估决定。旋转的方向可通过增量信号探测和评估,增量信号由呈90度时间相位差的A和B频道得出。信号也被用来操作安全制动器。

  结合了特殊的F&M法兰,钢法兰与弹性联轴器的组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安全概念。鼓型销子与卷筒运动间建立了的机械连接,三个鼓型销子用来保证运动变化。通过限位开关的法兰和传动轴之间的定位,可达到可靠的主动锁定。

  多转绝对编码器和行星齿轮传动的凸轮限位开关相结合的设计是吉凯恩斯通马格的一项专利系统,此系统是安全控制的核心特征和功能。其测量原理基于磁力功能。三个传感器-AMR式-探测三个旋转磁极的转位,这些磁极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准确的角度定位信息的计算基于游标原理。集成的磁极是齿轮传动凸轮限位开关的模块的一部分。

  新的Smartcam多圈绝对编码器的功能原则如图1所示。

  磁极的旋转角度通过AMR传感器被转换成一个模拟信号。这些信号接着被放大并数字化成12比特的分辨率,然后计算出准确的角度位置的数值。在这个角度数值的基础上,所有进一步的数据,如加速度和速度,可以通过时间信息进行计算。最后,这些数据可通过CAN-开放式总线系统传递给风机运行的控制系统。

  凭借吉凯恩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可信赖的、高声誉的偏航和转子刹车系统及转子叶片的锁闭系统,如今吉凯恩不仅可提供液压或电磁控制故障保护制动器,还可以提供广泛的安全套餐。

  根据EN 13.848和/或GL标准,通过a.m.的安全相关信息和数据,保证了风机持续安全的工作。位置控制,提升设备的超速和旋转检测这些详细的信息通过总线系统发送给风机的PLC,可用于内部状态监测系统。这些信息也可用于预防措施,用来延长风机的寿命并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

  风机系统的可靠运行与系统运行方的最大运行效率由此可在任何时候得到保证。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

  关于吉凯恩(GKN)

  吉凯恩是一家工程技术型跨国集团。其下设四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吉凯恩航宇、吉凯恩传动系统、吉凯恩粉末冶金和吉凯恩陆地系统,服务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陆地系统市场。共有近50,000员工在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的子公司和合资企业中努力工作。吉凯恩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LSE:GKN),截至2014年12月31日年销售收入达75亿英镑。

  吉凯恩航宇是飞机结构件、发动机部件、透明件和燃料/悬浮系统的全球一级供应商,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英镑,全球员工约有12,000人。吉凯恩航宇在当今所有主要飞机项目上均有重要参与,涵盖包括民机、军机、商务机和太空市场上广泛的客户基础。公司全面的工程能力和明确发展目标创新能力的战略让我们在每个专业领域创造出技术和制造领先地位。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