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2018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有很多大事发生,他们或体现当下的问题与困局,或昭示着未来,对于这些大事件,您有什么看法,可就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
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方案,新政整体来看,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
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转折点,2018年来看,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逐渐减小,相关政策显示,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这对于国内渐成红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意义重大,推动从量到质的飞跃。如何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具有自身竞争力,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消费端的补贴方式是临时和不可持续的。数字显示,过去2年中国新增了200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但同时也有超过60家破产关门。政策扶持减少,对行业来说必将形成优胜劣汰的洗牌局面。
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标准落地。4月,《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出炉,管理规范对自动驾驶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有相关机构预测,在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也仅仅是占到整体汽车销量的10%~15%,还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届时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还仅是L3级别,想要实现全自动驾驶恐怕还得等到2040年。目前自动驾驶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今,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和地区将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多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已经运行或在建设。现在的无人驾驶还只能在工业园区等封闭环境下进行。
特斯拉在华建厂。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未来超级工厂不仅生产电池,还可能投产包括Model 3和跨界车型Model Y。按照计划,工厂最快将于2020年建成。
特斯拉将中国看作第二大市场,在购买需求上国内市场强力巨大,这也是特斯拉一直寻求在中国建厂的重要原因,在加上近期的中美贸易战,实行本地化生产更有利于在中国业务的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在上海建厂,更将成为特斯拉大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特斯拉制定了三步走商业计划,从高端汽车开始,再以中间价位打开市场,最后定位在大众化的产品。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无遗会加大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与洗牌。
协作机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宣布关闭。该公司的产品在市场并没有真正打开,这可能和产品的设计有关,智能协作机器人的功能虽然强大但是成本也很昂贵,和市场上的低成本协作机器人相比显得毫无竞争力。
Rethink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打开市场,如Rethink公司CEO Scott Eckert 在邮件中的说明:在工业领域Rethink Robotics是行业先驱,创建了协作机器人这一新品类,但不幸的是在市场表现方面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数据显示,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56.84%,到 2023 年可达到 42.8 亿美元。可见,协作机器人市场还是大有可为,它在物流、产品质量检测、消费场景、分拣、码垛等场景中均有应用。争先入局者也不在少数,包括ABB、发那科、库卡、安川机电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欧姆龙、博世、柯马、优傲、新松、遨博等知名机器人企业也深入探索。
2018年很多大企业选择投资建厂,包括ABB、西门子、特斯拉将工厂选择在了中国。
10月17日,特斯拉以9.73亿拿下上海临港约1297.32亩土地,用以建造超级工厂,建厂以后,消费者购买成本将降55%左右。10月27日,ABB宣布将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12月,西门子宣布,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SNC)与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将在南京投资建设数字化工厂,在现有资产的基础上新增投资超过8亿人民币。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探索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平稳,是汽车、机器人发展的大市场。一些企业选择在中国建厂,已经脱离了简单的人工成本考虑,接近市场成为在华建厂的首要因素。国外企业选择在华建厂,对国内的市场竞争也将形成一定压力,近几年,中国的车企、机器人也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新的竞争格局将形成新一轮的市场格局。
2018年4月,微软50亿美元投入物联网 ,将在未来4年向物联网的研发、产品、服务和新项目投入50亿美元。
工业物联网的整体系统,非单一厂商能够独力完成,而是需要透过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来让架构更为完备。GE数字公司正与Dell、EMC、微软、SAP、诺基亚等数十家公司合作构建工业物联网平台,让合作公司在平台上开发新的工业应用程序,并允许客户使用增值应用程序。无独有偶,霍尼韦尔、施耐德和思科、IBM、埃森哲等公司也在合作开发工业物联网平台,现在,抱团取暖的物联网合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也由过去的政府主导逐渐向应用需求转变。2016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达到1896亿元,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约为18%。预计在政策推动以及应用需求带动下,到2020年,工业物联网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25%,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工业物联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诸多,同时,这也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有志于IIoT的人而言,看准机会趁早卡位是关键。
2018年,三星电子、欧姆龙、日东电工等多家企业关闭了在中国的一些制造工厂。
近几年,撤离中国的工厂不在少数,2018年,多家日企、韩企、中国台企、美企等诸多制造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大陆,转战东南亚或南亚。中国正面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改革时期,产业结构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一些能耗高、产品落后的企业在中国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例如三星手机,它在中国已失去竞争力。5年前,三星手机中国市占高达20%,2018年已不到1%。现在,苹果、华为、OPPO、vivo已经占据了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了694.38亿元。那么,中国连接器市场发展如何?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什么水平?
数据显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连接器制造商2017年的销售总量为566.07亿美元,占全球连接器市场的94.2%。在过去的十年中,Bishop and Associates曾研究过750多家连接器制造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中小型企业已经被大公司收购,美国的那些老牌巨头公司,则高度关注产品供应,或支持利基市场,应用程序或特定区域。在这份榜单中,一共有美国公司15家,日本公司12家,德国公司10家,瑞士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则各有3家公司上榜。其中,中国大陆的上榜公司为立讯精密、中航光电和德润电子。
中国是连接器的潜力市场,一方面在于国内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通信、消费电子、轨交等下游行业的带动,另一方面,近年来包括 TE Connectivity、 Molex、 Delphi 等在内的全球连接器领先厂商持续在中国投资建厂,提升了国内连接器的制造水平和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