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姗姗来迟,但总算来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从未来梦想演变为当代现实,随着技术的成熟,个人和公共交通将转变。最终,自动驾驶汽车取代人类驾驶员,道路上将不再有危险的、昏昏欲睡的、伤心的和分心的司机。自动驾驶汽车究竟如何做到安全,以及还有多久才能无需看路就能上下班?于2019年5月29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隆重开幕,围绕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以及环境感知与信息融合,智能决策与协调控制,开发与测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度讨论。

Momenta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夏炎,发表了主题为“打造自动驾驶大脑”的演讲。
夏炎表示,在人工智能和人类生活的交差点,最具有挑战的就是做自动驾驶,Momenta的使命是用更好的人工智能打造更好的产品,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Momenta定位打造自动驾驶大脑,包含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愿景,安全、时间、效率。好的愿景往往会提出大的挑战,一是安全、二是技术。其中规模化占据了重要因素,数据和数据驱动的算法是实现规模化的关键。
怎么去获取数据,怎么去研发数据驱动的算法?夏炎强调,“两条腿走路”。量产的自动化方案和无人的自动驾驶相辅相成,通过量产的自动驾驶,能够为无人驾驶提供数据流,无人的自动驾驶能够为量产的自动驾驶提供技术流。数据和技术同时“走路”,是实现可规模化的数据和数据驱动的算法的一个方式。
为了实现“两条腿走路”,Momenta从开始的搭建技术平台和算法研发工作,到现在的计算平台、数据平台和模型平台是实现量产的自动化方案和无人的自动驾驶的关键平台。夏炎指出,在平台之后,进行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感知技术(对外和对内摄像头的感知技术)、地图应用技术,以及驾驶决策的技术。在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的技术上,选择了量产传感器的方案,用像机以及消费级的GPS和MU去实现整个的高精度定位,包括语音信息和定位涂层同样可以做车身的测试,不只是在地面上的定位,地下停车场也可以用类似的定位技术提取关键的语音信息进行高精度定位工作,并且把高精度地图和普通的航拍地图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到高精度地图上的全局信息,当然地图的更新能力也很重要。
在经历了大平台和技术的阶段后,如何把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做成产品去落地,是处于产品化和商业化的阶段。关于产品化的时间点夏炎介绍到,今年3月份发布了量产自动驾驶在高速场景的方案,近两个月即将会发布在泊车场景进行人机共驾的量产的自动驾驶的方案,在明年Q1的时候,会基于这套量产方案在城区实现自动驾驶,这是在量产的自动驾驶的“腿”。
无人的自动驾驶能够为量产的自动驾驶提供技术流,这条“腿”实则是传感器。如何做到数据流和技术流打通,关键的点就是如何共享量产传感器。夏炎强调到,以量产传感器为主,激光雷达为辅做完成完全无人的驾驶方案,实现两条腿的协同走路,这是我们协同促进的非常关键的一点。
夏炎通过案例表示到,在40多公里的路线上路测,前后经历五个匝道口,实现的功能,包括整车巡航,以及能够自动的上下匝道,能够自动的进行变道工作,在路测过程中,自动变道触发,通过四个鱼眼的摄像头,很敏锐的发现车轮胎的位置,预测到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安全性能。
如果是用高精度地图进行过匝道,面对弯路的时候能够及时躲避,对于上下坡道的掌控,根据我们提前拿到的道路信息,我们能够去进行一个更好的驾驶决策的技术。希望每天上班的时候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功能,能够带你走过环路、走过高架,当你回家的时候,晚上有星空能够陪着你,开着这样的一个自动驾驶车带着你安全的回家,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Mom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