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万众期待之下,让无数车迷欢呼呐喊的“红头本田”终于来了。
12月20日,在东风本田的思域之夜活动上,全新一代CIVIC TYPE R正式亮相,这台有着“地表最强前驱车”称号的超级小钢炮,也在期盼声中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从账面数据来看,代号为FL5的全新一代CIVIC TYPE R,虽然国内上市的版本由于排放等原因,最大功率被下调到了300马力,但这台引擎的潜力似乎还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挖掘。这一点,从最近几代CIVIC TYPE R的变革过程,就可见一斑。
其实,全新CIVIC TYPE R搭载的这台K20C1发动机,从2015年起的FK2就开始使用,后又历经FK8再到如今的FL5,已“辅佐”了三代车型。然而,这样一台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伴随着每一次产品换代本田都将其动力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全新FL5身上,日规版的330马力,显然已经成为可以傲视群雄的底气。

似乎,这还远不不止是K20所蕴藏的所有能力。从改装发烧友的作品来看,这是一台可以“无限延展”的引擎,也让CIVIC TYPE R的历代车型,都变得更加疯狂。这也不禁让人有些感慨,即将被“淘汰”的内燃机,真的已经毫无进化的空间了吗?
升功率,屡破纪录
近几年,无论是超级跑车还是高性能车,每次推出新车公布的动力水平都让人瞠目结舌。当各大车企纷纷开始趋向减小发动机排量的理念,引擎的最大功率却只增不减。最让人惊讶的,是在升功率方面仿佛来了一场“军备竞赛”,已经不再只是“刷记录”那么简单。
通俗来说,升功率是指引擎单升排量所能释放的功率,即用最大功率除以引擎排量,这个数字意在将不同缸数、不同排量的引擎可以更为客观地进行对比。升功率越大,意味着引擎的研发难度和工作效率都越高。

仅仅五年之前,均搭载2.0T四缸发动机的沃尔沃V60/S60 Polestar和梅赛德斯-奔驰W176 A45 AMG(以及CLA45/GLA45 AMG),前者采用了机械涡轮双增压,后者为涡轮增压,分别可以输出367马力和381马力(前期A45为361马力),升功率分别为183.5和190.5马力/升。这样的性能表现,已经明显超过了很多超级跑车,让人感叹于引擎研发的飞速进步。
有意思的是,随着第二代奔驰A-Class的推出,基于此而来的AMG高性能版本也得以进化。尤其,在性能方面。2020年,全新的W177 AMG A 45 S正式登场,搭载一台代号为M139的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421马力。
毫无疑问,涡轮增压成为了内燃机新的马力增长利器。作为对比,宝马E92 M3身上那台4.0 V8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也“仅为”420马力,梅赛德斯-AMG仅用一半的气缸和排量,就达到了以前V8引擎的动力水平。
去年以来,关于升功率的记录不断被打破。当法拉利以全新的六缸机重新梳理其产品线,推出了全新的296 GTB。这辆全新超跑,搭载一台代号为F163的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仅为2992cc,却可以输出最大663马力,升功率达到了221马力/升,打破AMG A 45 S成为新的升功率之王。

然而,法拉利的王座还未坐稳,新的记录就再次诞生。今年9月,全新一代AMG C 63 S登场。虽然此前就有消息,W206一代的AMG最强版本将会换装和A 45相同的四缸发动机并匹配插混系统。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在电动涡轮的加持下,让全新C 63 S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476马力,再次突破四缸机的极限,升功率达到238马力/升,成为量产车领域的升功率之王。
对内燃机的研发,也是环保的贡献
诚然,这些力求突破汽车科技极限的车型,不外乎是超级跑车或是高性能车,其必定有一些价格门槛,也离普通消费者的市场群体较远。但其实,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普通家用车市场的新产品,动力表现也在不断增长,从2.0T车型的市场变化就能清楚发现。
简单来看,除去大众的380TSI系列,在B级轿车市场,很多车型已经有着不逊于BBA等豪华品牌高功率发动机的性能表现。例如,将旗舰车型从2.5L换成2.0T的天籁,最大功率就从186马力涨到了243马力。此外,像蒙迪欧、君威/君越、索纳塔等B级轿车,中高配版本的最大功率也来到了250马力上下,在动力方面十分抢眼。

并且,当高功率发动机变得更加平常,2.0T排量的车型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今年年中,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表示,“2.0排量车型是车市黄金排量”。从2020年以来,2.0排量发动机已经成为高端化的趋势,今年的新车就主要集中于2.0排量,这也是市场化的选择。
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在不断向上跃进,在2.0T发动机方面已经具有成熟的技术积累,有着不逊于合资品牌的实力;另一方面,豪华品牌利用2.0T的车型版本,进一步下探市场门槛。更重要的一点,如今的2.0T四缸发动机,显然已经有着媲美六缸机的动力表现。
例如,奔驰或者沃尔沃这些豪华品牌,其2.0T的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已经来到了300马力左右,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成本的不断优化,未来更高动力水平的四缸机也将不断在普通消费市场涌现。以沃尔沃为例,新款S60 T8 插混车型,发动机部分将原本的涡轮和机械双增压改成了涡轮增压,动力却反而由303马力增长到了310马力。

因此,当小排量发动机有着媲美此前大排量发动机的动力表现,大尺寸的车辆也不再需要更大排量的引擎就能满足动力要求,节能减排的目标自然得以实现。
更进一步,不仅是最大功率方面的进步,在燃烧效率方面,各大车企也在进行“疯狂”钻研。其实,自从尼古拉斯·奥托发明四冲程内燃机开始,人类关于内燃机热效率的问题就从未停止。事实上,让每一滴燃油都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推动车辆前行,本身即是对于节能减排最大的贡献。
电气化应是助推剂,而非墓志铭
一直以来,纵使新技术不断发展,内燃机的热效率也仅保持在三成之多,进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人。但是,随着混动技术的发展,在混动专用发动机领域,吉利和比亚迪等动力品牌的产品热效率均突破41%大关。
有意思的是,两家品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比亚迪DMI-i超级混动所搭载的全新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最高热效率为43.03%;吉利雷神智擎Hi·X采用了米勒循环,拥有极佳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果,热效率高达43.32%,成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

其实,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都是基于原本的奥托循环内燃机衍化而来。但是,即使是新技术的突破,阿特金森循环和米勒循环也分别有着低扭表现差、天生性能较弱等缺点,但依然不能否认其在热效率方面的革新。
事实上,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堆积,也让这两种新的内燃机循环结构得以广泛应用。例如,得益于电机对于低扭的有效补充,在HEV混动时代,阿特金森循环就受到了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喜爱。在本田i-MMD混动系统上,电机在起步过程中的快速响应,让新时代下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有了绝佳的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在德系品牌中,有着“全能型选手”之称的大众EA888发动机,就采用了米勒循环,同时,其采用了进气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进排气效率,让这款发动机的性能表现一直都名列前茅。

同样,马自达也热衷于喜欢米勒循环,其研发的SKYACTIV–G创驰蓝天技术,发动机采用了奥托循环和米勒循环双循环,压缩比更是让量产车发动机首次实现13:1的新突破。这款发动机,使得油耗下降幅度和扭矩提升比例纷纷突破15%以上。
然而,马自达对于引擎的研发更加执着,其研发的e-SKYACTIV X汽油压燃发动机,综合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优点。马自达的数据表示,采用压燃技术的发动机的汽油效率比普通发动机高30%,省油20%。在相同的转速下,可以输出更强大的扭矩。而现在,又有消息传出,马自达在研发下一代转子引擎发动机,以作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程器。
毫无疑问,面对电气化转型,不仅是目前的48V架构,HEV、PHEV以及REEV等车型,本质上都离不开内燃机。随着未来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不断研发,理应需要更高效率的内燃机作为基础。从理想ONE的1.2T L3发动机更新为理想全新L家族采用的1.5T L4发动机,就可以看出目前一些车企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见
如今,汽车插上了“电”翅膀。得益于电动机的本质特性,这些优良特质可以有效弥补引擎瞬时响应,或是以电动涡轮为内燃机进行快速增压,将内燃机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因此,在电气化的浪潮下,电动机本是让内燃机如虎添翼,而不应该简单地宣布它的死期。
显而易见,内燃机的潜力还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挖掘,尤其在和电动机有效结合之后,让它的潜能进一步放大。在AMG ONE这款究极跑车身上,就可以看到1.6T V6发动机与四电机组合后而爆发出的惊人力量。
诚然,当各国已经将“禁燃令”的计划进一步加快,内燃机的生命似乎将要走向终结。不可否认,我们还远未抵达内燃机潜力的深处,它的能量也超乎任何人的想象。至此,无论将来以何种方式和它说再见,都应该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