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新能源技术 正文
如何应对新能源电机电控装配挑战系列之:多应用需求下的壳体装配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3年07月24日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机电控系统作为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功能的替代,其价值量约占整车的10%,仅次于电池系统。

 

  然而其带来的价值量越大,随之面临的装配技术挑战也越多,如何高效长效提升装配质量?面临更复杂的工况时如何确保螺钉拧紧合格?不同类型的螺钉又分别对应什么样的自动化送钉拧紧方案?

 

 

电机电控装配启动“开挂”模式

  面对电机电控因不同产品特质出现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丹尼克尔推出多种创新型装配解决方案对症施策,着力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卡钉、拧紧异常、拧紧失效等现象,从而推动电机电控产品的装配质量稳定提升。

 

  电机电控产品中的壳体部分,不仅为电机系统提供物理保护,还要承受外部冲击和振动,减轻对电机的损坏风险。面对批量生产装配时,受到其产品制造精度等问题,在装配过程中也面临了多重挑战。

 

挑战一 壳体产品一致性差

  痛点:面对因壳体产品一致性差而造成螺栓孔位定位不准时,传统方案是使用2D相机定位识别,空间角度会有偏差,且相机拍照不仅影响节拍,硬件成本还高。

 

 

  解决方案:外六方吹加吸套筒浮动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浮动距离能够根据避让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偏差范围在0.5-2.5mm之内,很好的提高入孔和拧紧成功率,且降本增效更为显著。

 

挑战二多轴同步拧紧空间紧凑

  痛点:由于壳体上固定螺栓数量较多,空间紧凑,从而对多轴拧紧机构的空间布局要求很高,而传统的拧紧机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解决方案:一体化拧紧模组机构,现阶段最高能够做到12根拧紧轴同步拧紧,相比传统机构结构更紧凑,重量减轻20-30%,宽度降低60-70%,中心距降低60%,且下压力调节更加柔性便捷,另外无外部移动机构,线缆固定,更利于与机器人集成使用,特别适合装配这种狭小空间的安装布局,实现更小间距的螺栓拧紧。

 

关键点总结

  在新能源电机电控的装配生产线中,涉及多种零部件的装配工序,且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对其装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壳体部分,面对不同类型的螺钉在自动送钉到拧紧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技术挑战,下期带大家进一步深入电机电控产品的装配挑战。

 

  丹尼克尔「质造•Tech Solution」栏目,针对行业内面临的多重装配技术挑战问题,逐一攻破难关,为大家带来更可靠的装配解决方案和服务。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想要了解学习的知识点,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持续对自动化装配行业的送料拧紧进行解读,敬请期待关注!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