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
固态电池2025年11月07日
东芝2025年11月07日
舍弗勒2025年11月07日
PTC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05日
施迈茨
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1月07日
Melexis
2025年11月07日
博世力士乐
2025年11月07日
西门子
2025年11月07日
倍加福
2025年11月07日
科尔摩根
01时事惊雷:技术封锁唤醒国产替代紧迫感
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的重磅消息 —— 对中国产品加征 100% 关税并对 EDA、工业设计等关键软件实施全面出口管制,犹如一枚行业惊雷,瞬间加剧了国内产业的技术安全焦虑。而几乎同时,“商务部公告附件改用 WPS 格式” 的细节,恰是中方以实际行动回应技术封锁的明确信号。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技术博弈,实则早已埋下伏笔。长期以来,我国在关键软件领域高度依赖海外供给,仅 EDA 软件领域美企曾占据 80% 的市场份额,工业软件更是被西门子、达索等国际寡头长期垄断。美方的全面管制,虽给短期产业运转带来冲击,却也意外打开了国产软件替代的 “加速阀”。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必然选择,国产替代从 “可选项” 变为 “必答题”。
02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制造强国的 “生命线”
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隐形引擎”,其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工业安全与产业升级命脉。从汽车制造的流程管控到航空航天的精密设计,从新能源产业的产能优化到高端装备的研发创新,工业软件贯穿 “研产供销服” 全链条,堪称现代工业的 “神经中枢”。

然而,长期的技术垄断导致我国工业软件国产化率偏低,尤其在生产管理、工业设计等核心领域,海外软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东方证券的研究指出,工业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亟待提升,而这类软件的 “卡脖子” 风险,如同悬在制造业头顶的利剑 —— 一旦遭遇技术断供,整条产业链可能陷入停摆。在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业软件国产替代不仅是降低成本的经济需求,更是保障产业安全、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战略刚需。
而政策层面的密集发力更为此注入强劲动力:2024 年 9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针对 27 个重点行业明确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方向,提出到 2027 年完成200 万套工业软件(重点更新 CAE、CAM 、MES、ERP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相关软件)和 80 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2025 年 9 月,七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 年)》,聚焦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发展,明确培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引导制造企业和信息服务机构创新信息服务内容,推广平台化、组件化的工业互联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进智能专家服务发展和应用,增强信息服务安全保障能力;同月,国务院办公厅更出台《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政府采购中本国产品可享受 20% 价格评审优惠,覆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信创产业重点方向。一系列政策形成合力,从需求端为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开辟广阔空间,为国产替代筑牢制度根基。
03谷器数据:工业软件国产替代的硬核践行者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谷器数据以二十余年的产业积淀与技术突破,成为工业软件自主化变革的核心力量,其国产替代实力体现在三大维度的硬支撑:
1 技术硬实力:打破垄断的产品矩阵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谷器数据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自主化产品体系。公司核心产品 Supply.MOM系统实现了对西门子、罗克韦尔、GE Vernova等进口工业软件的精准替代,从根本上打破了国际寡头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谷大模型,以多模态交互与知识图谱增强技术为基础,构建起国内首个 Agent+MCP 架构的SupplyAI工业智能体空间,将传统工业软件升级为 “智能决策中枢”。配合 “AI+SaaS+apass” 模式,形成了从基础工具到智能中枢的全链条技术能力,累计获得百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2生态硬支撑:覆盖全产业的服务能力
谷器数据的国产替代能力,更源于其深度渗透产业的服务生态。公司拥有工信部认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资质,业务覆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多个关键领域,累计为 2 万余家制造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服务。
在服务模式上,谷器数据实现了 “全层级覆盖”:既为北京奔驰、中联重科、国轩高科等龙头企业提供全链路数智化服务,验证了国产软件在高端制造场景的可靠性;又以 “AI+SaaS + 低代码” 模式赋能中小微企业,加速工业软件国产化的普及。这种 “龙头引领 + 中小渗透” 的生态布局,让国产替代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
3标准硬话语权:引领行业的规范发展
作为国产替代的领军者,谷器数据更主动扛起行业标准建设的责任。公司参与制定 IEEE、工信部主导的国际、国家标准 50 余项,通过编撰行业白皮书、牵头贯标工作,以标准牵引产业升级。这种 “技术突破 + 标准引领” 的双重优势,不仅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更推动了整个国产工业软件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04AI + 制造:国产软件未来图景与谷器担当
当前,“人工智能 + 制造” 的深度融合正为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开辟新赛道。中信建投指出,AI 国产链进程提速正推动 “AI + 工业软件” 形成国产化闭环,这一趋势为国产工业软件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从行业前景看,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已显现成效:2024 年中国 EDA 市场规模达 135.9 亿至 150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国产操作系统在办公软件相关市场份额已达 65%,预计 2025 年突破 80%。工业软件作为其中的核心赛道,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的支撑下,国产化率将持续攀升,市场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站在行业风口上,谷器数据已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持续打磨 SupplyAI 等核心产品,深化在汽车、新能源等优势领域的替代成果;另一方面加速智谷大模型的技术迭代,推动工业智能体在 “研产供销服” 全场景的深度应用。同时,公司通过与北京大学、“国防七子” 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工业场景知识图谱、多模态交互算法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并向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拓展。
凭借这样的布局,谷器数据已斩获中科院 2025AI 人工智能创新卓越产品奖、入选全国企业 “人工智能 +” 行动创新案例 TOP100 等 50 余项重磅奖项。未来,随着 “人工智能 + 制造” 战略的深化,谷器数据不仅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将为化解工业软件 “卡脖子” 风险、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从技术封锁的压力到国产替代的动力,从单点突破的尝试到全链条自主的跨越,谷器数据的实践证明: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技术积累、政策支撑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必然。在这场关乎产业安全的攻坚战中,以谷器数据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书写着自主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