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海德声科2025年11月17日
深视智能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前不久,三菱因制造了国内首起“试驾人命案”而被各大媒体与广大公众关注,近日,大名鼎鼎的奔驰汽车又因一起发生于洛阳的安全气囊问题而成为“热锅上的蚂蚁”,2007年底的国内汽车界一时沸腾起来。
安全气囊存隐患
“汽车没撞到位”
车主王先生之所以选择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出事之后,其奔驰S350的引擎盖曲卷在一起,车前后窗玻璃全都破碎,四车门不同程度受损,副驾驶工作台位置变形并向后凸出。在现场,车主王先生说,“大家看看啊,这就是德国原装进口奔驰,买此车共花了130多万,可车毁人伤,8个安全气囊都未打开,找奔驰公司,他们却说‘车没撞到位,没达到安全气囊开启的条件’”。
当事人提供的“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一份报告”上显示:事故是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引起,并非车辆任何相关故障所导致。从事故描述和对车辆变形模式的分析,显然是车辆从下方钻入卡车身下,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打不开并不能缓解或防止外部物体的侵入。该公司认为,驾驶员未受任何身体伤害的事实,表明安全带已为乘员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因而安全气囊无需打开。
问题并非是初犯
事故发生后,车主李女士以该车配置气囊一个也未打开,应属质量问题,多次要求赔偿。而奔驰公司认为,本次事故的撞击力并不足以打开任何气囊,即使安全气囊打开,也不能缓解和防止外部物体的侵入。车主回洛阳后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并且一起对事故车辆进行初步定损,郑州分公司报价70万元,而保险公司初步定损20多万元。此后,经双方多次协调,未果。今年11月30日,奔驰公司中国总部人员经调查,称不属质量问题,拒绝赔偿。
拿声誉换市场
在汽车遇到意外事故时,安全气囊不能正常打开,这是车主显然不能接受的,而奔驰方面却一再否认其安全问题,只以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回避之,拒绝赔偿。这仅就以上两起事件来说,可以说奔驰很“强势”,但考虑到这两起事件及之前的一系列汽车安全问题,奔驰汽车在中国市场是拿声誉来换市场的一种短视作法。
简而言之,声誉是广大用户对有关厂商、品牌名声、信誉的认可程度,它是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隐性武器,这也是诸多大品牌在国际市场呼风唤雨的基本保障。企业获得声誉的方式有很多,但不能正视自身汽车的安全问题,以车主的损失来换取利润的作法,非但不能带来利润,而是拿自身的声誉来在中国市场“饮鸠止渴”。现在无奈的车主选择了极端的表达方式,正是其对奔驰不满的最直接表述,而这一信息借助于广大媒体与无限网络的传播,奔驰最终得到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