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配天机器人2025年11月14日
TE2025年11月14日
西门子2025年11月14日
新时达2025年11月14日
蔡司工业
2025年11月13日
埃尔森
2025年11月10日
BBS
2025年11月07日
劳易测
2025年11月06日
和利时
2025年11月14日
威图
2025年11月14日
TE
2025年11月14日
KUKA
2025年11月14日
先导智能
2025年11月14日
TDK
高居不下的树脂成本带来的利润萎缩以及加工商抵制进一步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使某些不堪重负的中国复合生产商开始进行纵向扩张,并拓宽更有前途的领域来调整自身产品组合。
国内最大的复合生产商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称其正在往上游挺进,同时开拓利基树脂市场,如高温尼龙和聚乳酸(PLA)。
吉继亮说:“对于复合商来说,转向商品树脂生产的意义不大,但利基市场需要我们这样有实力的企业。”
吉继亮是总部设在广州的金发科技在上海的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在上月在沪举行的中国国际橡塑展上接受的采访。
金发科技在2007年10月举行的德国K展上宣布了PLA生产商用化的计划。公司说已经启动了多个PLA项目,但未公布其PLA年产能。
公司创新发展部主任杨定吉甫说:“中国大部分PLA生产商的规模都不大。”金发科技与国内加工企业的关系密切,这为生物树脂等新产品带来了营销优势。
杨定吉甫说:“PLA的潜在买家很多一直使用传统塑料来生产其产品,比如包袋和餐具等。”
金发科技还希望突破电器等传统优势领域,进一步拓宽至信息技术、建筑和汽车市场。公司产品线正在新增更专业化的材料。
今年第一季度,金发科技在国内的销售额增长40%,其上海子公司的销售增长高达70%。
对据称国内第二大复合生产商的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汽车是其主要的市场。
公司市场经理杨晓波说:“我们有超过60%的产品级别供应汽车行业,汽车占到总销售的50%。”
他说:“高档汽车零部件仍需要本地化,且这一需求在不断增长。”
这家员工达600人的公司在安徽合肥基地有30条复合挤出生产线,在上海有8条,在浙江宁波有4条。
除复合料外,上海杰士还在生产用于汽车行李箱和车顶的复合板材。杨晓波说:“我们还在对纳米聚乙烯阻隔膜进行商用化。”
他说,加工业务比复合生产的利润更高。
吉继亮说:“市场条件对复合生产商不利。”他指出,小型复合生产商将被淘汰,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必须开发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上海杰事杰将10-13%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公司销售额达5亿元人民币(7150万美元),并聘请了诺贝尔奖得主Alan J. Heeger担任董事会特殊顾问。